近日,隨著相關配套政策舉措漸次落地,數字化生產、數字化運營和數字化生活正在成為我國社會的新常態。據統計,2020年中國數字經濟規模達到39.2萬億元,占GDP的38.6%,增速是GDP增速的3倍以上。作為繼農業經濟、工業經濟之后的主要經濟形式,以數據為核心生產要素、以數字技術為驅動力的新的生產方式在能源領域的具體應用將助力碳達峰、碳中和愿景目標的實現。
曾幾何時,當人民提起“碳達峰”、“碳中和”這樣話題,腦海中首先想到的必定是政府主導的“壓縮產能”、“關停并轉”之類沉重的詞匯,感覺要實現“3060”目標,就非得在工業產能和效益方面舍棄些什么,尤其對于那些高能耗、高排放的老牌制造業國企和缺乏綜合能源解決方案的城市來說,似乎總透著一股“壯士斷腕”的悲壯感。
2021 年全國節能宣傳周和全國低碳日活動各聯合主辦部門、參與單位要根據節能宣傳周和低碳日主題,結合以下重點內容, 組織安排好相關活動。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深入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廣泛開展節能降碳宣傳教育,大力倡導綠色低碳生產生活方式,在全社會營造節能低碳濃厚氛圍,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助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經國務院批準,全國節能宣傳周定為今年8月23日至8月29日,全國低碳日定為8月25日。
2021年7月16日,生態環境部通過北京、上海和湖北三地連線的線上儀式宣布全國碳排放交易市場正式啟動,我國作為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市場自此正式拉開了全國性碳排放交易的大幕。全國碳排放交易市場的啟動,是我國兌現習總書記提出的“30/60”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重要手段,也是我國積極實踐和踐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重要措施。根據相關安排,發電行業率先啟動上線交易,“十四五”期間石化、化工、建材、鋼鐵、有色、造紙、航空等高排放行業也將陸續納入全國碳市場,到“十四五”末,一個交易額有望超千億的全球最大碳市場將在中國建
“中國(深圳)科學技術應用與普及博覽會”(簡稱:深圳科博會)將于9月24-27日在深圳國際會展中心舉辦,展期4天,涵蓋航空航天、碳中和、人工智能、信息技術、機器人、無人機、光學顯示、新材料、新能源、全國科技創新成果展示及科學普及展示等多個學科領域的博覽會。
國家發改委近日印發《“十四五”循環經濟發展規劃》,明確將“推進工業余壓余熱、廢水廢氣廢液的資源化利用,實現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積極推廣集中供氣供熱”作為重點任務。在數據中心領域,余熱回收也是行業實現綠色升級的重要途徑之一。
“十四五”開局之年,中國加快生態文明建設步伐,在著力提高生態系統自我修復能力的同時,以“減碳”為抓手加快促進經濟社會全面綠色轉型。增減之間,綠色成為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鮮明底色。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無機膜與催化新材料研究組研究員楊維慎、副研究員彭媛團隊在純相共價有機框架氣體分離膜研究方面取得進展,以共價有機框架納米片為膜構筑基元,誘發錯排縮孔效應,實現了二氧化碳的高效分離。
張希良介紹,碳市場和股票等市場有本質不同,碳市場是幫助國家實現碳減排目標的政策市場。
中廣核當天在論壇上發布該集團2020年企業社會責任報告。中廣核黨委書記、董事長楊長利表示,2020年,中廣核統籌推進高質量發展、改革創新、疫情防控和脫貧攻堅各項重點工作,質量效益和綜合實力持續提升。集團總資產達到7885億元,業務覆蓋全球22個國家和地區,主要經營指標連續多年實現兩位數增長,成為國務院國資委重點盈利企業和重點增利企業。
核能從本質上來說,它也是一種化石能源,因為它的能量來源是儲存在地殼中的鈾等可裂變的礦物質。由于可裂變物質的儲量有限,因此總有用完的一天。
“碳中和是指一定時期內,國家、企業等特定組織或個人,通過植樹造林、固碳及負碳技術應用等形式,抵消自身活動產生的碳排放總量,實現正負抵消,達到相對‘零排放’。這意味著,要想實現相對‘零排放’,就需要通過‘人為努力’減排和消除二氧化碳,這背后離不開各類能源技術的合力支撐。”
由內蒙古自治區室內裝飾協會、內蒙古建筑節能協會、內蒙古綠色建材行業協會、呼和浩特市建筑門窗幕墻行業商會、呼和浩特市室內裝飾協會、磐基國際展覽(北京)有限公司聯合組織的“第9屆內蒙古綠色建筑建材暨室內裝飾材料博覽會”將于2021年8月13日-15日在內蒙古國際會展中心盛大開幕!
7月16日上午,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正式啟動上線交易。截至首日收盤,全國碳市場收盤價較開盤價上漲6.73%,當日累計成交量達410萬噸,成交額超2億元。
中國節能新聞,節能,能源高效利用,節能新聞,節約能源,節約用電,用能效率,能效管理,節能設備,節能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