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在美國阿拉斯加州舉行的全球氣候變化論壇上,北極地區能源開發與環境保護之間關系問題再次燃起了與會者的熱情,并引發熱烈探討。關于北極能源開發等問題,它集中體現了各國的經濟利益、環境利益、地區利益與全球利益之間的相互競爭與合作。盡管北極氣候條件惡劣,資源開采難度大,但是面對各自國內能源需求增長的客觀事實,北極國家和非北極國家都極為關注該區域。圍繞北極開發有哪些利益點、開采北極能源有哪些困難、如何有效地推動各方在北極區域內合作等問題,中國社會科學報記者采訪了相關學者。
油氣資源引發能源爭奪
美國卡內基和平基金會能源與氣候項目部主任黛博拉·戈登(Deborah Gordon)表示,北極過去一直是人類向往卻無法逾越的區域。但近些年來,隨著全球氣候變暖,冰川融化,科技進步,北極地區豐富的自然資源,包括漁業、水力、風力等,大量不可再生能源,如石油、天然氣、銅、金剛石和稀有元素等逐漸被發現,有觀點將這里稱為“人類最后一個能源基地”。
戈登強調,隨著俄羅斯、美國、挪威、丹麥和加拿大等國在北極地區開通航道,北極能源開采成為國際科研領域一個重點研究的課題。當前各國爭先搶占北極區域,是因為北極地區在全球享有重要的經濟、政治、外交戰略地位。美國地質勘探局和俄羅斯、挪威等國公布的相關數據都顯示,北極地區擁有相當規模的原油儲量。巨大的油氣資源引來各國的激烈爭奪,已成為事實。俄羅斯是北極能源開采的主導國家之一,當前俄羅斯大部分能源開采地主要集中在北極大陸架的巴倫支海和喀拉海大陸架地區。同時,為了鞏固其在北極地區的戰略優勢,俄羅斯已經公布了《2020年前俄羅斯國家安全戰略》等文件,不斷加速對北極地區的開發活動。而挪威、丹麥和加拿大等國因地理位置優勢,盡管其在北極地區擁有的海域面積不大,但也從北極能源開采中獲得了豐厚利潤,北極能源開采成為其各自經濟來源支柱。美國對北極地區也越來越有興趣,主要原因是其國內對石油的消耗不斷增加,同時全球油價動蕩不穩,迫使美國一直尋找新的能源開發點,來支撐國內龐大的需求。
法律制度制約北極開發
面對北極地區豐富的油氣資源,北極周邊各國均加快了相關戰略的制定。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學環境與可持續專業學者克里斯蒂·斯圖爾特(Christie Stewart)在接受中國社會科學報記者采訪時說,很多國家已經派遣科研人員、技術人員深入北極區,進行科考以及探測石油。但是,因北極地區特殊的地理位置,開采壓力巨大,其中技術因素是首要難題。常年積雪和深層積冰,對石油開采技術要求特別高,因此,如果石油鉆井技術不成熟,根本無法深入海底進行開采,還會因油氣開采而引發北冰洋地區的生態環境污染。同時,開采后如何儲存和運輸這些石油和天然氣都是困擾各國的重大難題,也是所有北極開采參與國一直想要解決的問題。
斯圖爾特表示,由于當前國際社會對環境問題以及生態保護日益關注,很多人認為,對北極地區進行油氣資源開采必然會威脅北極地區的生態環境,造成土地生態環境惡化,影響北極地區的動植物生存環境。由于關于北極地區的國際法律機制并不健全,國際社會根本無法達成一致觀點,制定統一規則,對北極進行科學化管理。現有的關于北極的合作框架,也是從一系列合作性協議中發展起來的,包括北極環境保護戰略、《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北極冰封水域船只航行指南》。在沒有專門針對北極地區的生態環境保護的國際公約下,就會導致各國在北極地區開采發生沖突,這些無疑增加了對北極開發的難度。
積極擴大各方交流
在北極理事會主導下,明確未來對北極地區能源開采的主導國與相關利益方,充分評估未來開采對北極地區的居民、環境保護以及能源需求之間平衡關系至關重要。戈登表示,因為這不僅關乎某些國家的自身利益,還會影響世界能源戰略格局變化。只有國際社會達成廣泛共識,構建共同的區域性合作平臺,完善具有約束力的北極地區開發性法律章程,才會讓對北極的開采處于有序的狀態。
斯圖爾特建議,應該達成更為廣泛的共識,積極擴大北極國家和非北極國家的溝通和交流,只有納入各利益參與方的意見后,才會實現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之間的平衡。各參與方要把視角放在全球層面來考慮北極開發問題,通過國際法體系、全球性公約、國家間協議,確保未來北極地區的秩序。
未來還要加強學界對北極地區研究的交流,當前針對北極地區的科研內容缺乏公開的、有效的數據作為支撐,各方都處在北極開發的初級階段,沒有數據做支撐,就無法從科學的角度預先做出合理的評估和預測,同時針對北極的研究不應僅限于石油開采技術、航海航道規劃,也要涉及海上交通安全、航空安全等。斯圖爾特表示,積極擴大各方交流是有效解決北極問題的重要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