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聯合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6月份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50.0%,較上月微降0.1個百分點。從上半年PMI來看,自3月份起連續4個月基本保持在略高于50%水平,顯示經濟運行有積極變化,整體走勢呈緩中趨穩。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張立群認為,6月份PMI指數繼續小幅回落,表明經濟運行仍存在下行壓力。但指數處于50%這一臨界點,表明經濟總體趨穩的態勢尚未改變。
中國物流信息中心分析師陳中濤表示,數據回落有一定的季節性,結合10多年的歷史數據來看,往年同期多有下降,今年降幅較小。上半年PMI走勢顯示經濟走勢基本見底,上行仍需動力,但下行也有阻力,下行空間已經明顯縮窄。
陳中濤分析,當前經濟運行的積極變化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困擾企業的資金緊張、勞動力成本上漲矛盾有所緩解。二是去庫存效果明顯,市場供需平衡性轉好,價格回升。三是新經濟力量加快成長。
根據中國物流信息中心的調查,今年上半年,反映資金緊張的企業比重為42.7%,低于去年同期0.8個百分點,低于去年下半年1.5個百分點;反映勞動力成本上漲的企業比重為40.1%,低于去年同期4.5個百分點,低于去年下半年0.8個百分點。
統計顯示,上半年,產成品庫存指數為46%,去年同期為47.8%,下降了1.8個百分點。從市場供需平衡性來看,生產指數同新訂單指數差距縮小,市場價格回升明顯。
進入二季度以來,裝備制造業、高技術產業加快發展,PMI指數高于制造業整體平均水平。與此形成對比,傳統的產能過剩行業、高耗能行業PMI指數持續下降,反映出傳統行業加快調整轉型,高技術產業和高端制造業加快發展,成為制造業發展的引領力量。
業內人士分析,隨著淡季來臨,季節性因素波動對短期經濟運行會產生一定影響。“繼一季度經濟出現回暖苗頭后,二季度經濟重現回落苗頭,應注意做好穩需求的相關工作,鞏固經濟企穩的基本態勢。”張立群說。
1日發布的數據還顯示,6月份中國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較上月回升0.6個百分點,達到53.7%。商務活動指數、新訂單指數和銷售價格指數呈現回升走勢,建筑業新訂單指數回升幅度較大,說明投資需求增速加快。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副會長蔡進分析,當前經濟穩定運行的可持續性在增強,基礎建設投資作為“補短板”的重要內容有望在下半年繼續發力,服務業保持穩定運行,企業生存環境有所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