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斐濟漁業部部長塞米·特樂薩·科羅伊拉維薩烏
近日,以“藍色經濟·生態海島”為主題的中國—小島嶼國家海洋部長圓桌會議在福建平潭召開。來自4大洲12個島嶼國家的代表參加了會議。會議期間,記者就實現海洋可持續發展、共同應對氣候變化、開展與中國海洋領域合作等議題,采訪了部分國家的海洋部長。
位于南太平洋中心地帶的斐濟素有“南太平洋上花園之國”的美譽。這里風景秀麗,擁有較豐富的漁業、森林及旅游資源。相對完善的社會管理體系,特殊的地理位置也使斐濟被稱為“南太平洋的十字路口”。
在斐濟漁業部部長塞米·特樂薩·科羅伊拉維薩烏看來,海洋對斐濟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據他介紹,斐濟擁有300多個島嶼,是名副其實的海島國家。海洋在斐濟經濟社會發展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據統計,斐濟每年進出口貿易額的30%是由海洋產業創造的。海洋已成為斐濟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石。
“相對于被稱作海洋中的陸地小國,我更愿意將斐濟稱為陸地中的海洋大國。”塞米用一個略顯拗口的比喻來凸顯海洋對斐濟的重要性。事實上,與只有1.8萬平方公里的陸地面積相比,高達71萬平方公里的管轄海域才是斐濟實現發展的重點所在。
但與其他小島嶼國家一樣,氣候變化對斐濟的影響也已開始顯現。據塞米介紹,目前斐濟面臨的最大威脅來自海平面上升。在斐濟一些島嶼的海岸帶及地勢低洼地區,不斷上升的海平面造成沿海居民住所被淹沒,迫使他們搬離住所,遷往地勢較高的地區。與此同時,海平面上升也增加了海水倒灌風險,造成農作物種植面積減少、糧食減產,成為制約斐濟農業發展的重要因素。
“我們每天都在失去土地。”塞米說。據他介紹,目前斐濟有六七個村莊(約7000人)受到海平面上升威脅,急需遷移到其他地區。“目前我們已完成約1000人的搬遷,后續工作還在進行中。”
除了海平面上升,海水異常升溫和臺風也是斐濟必須應對的挑戰。據塞米介紹,2016年2月斐濟海域水溫異常升高,往年該月平均溫度為28攝氏度,但那次卻升高到30攝氏度~38攝氏度,曾連續4天海水溫度達到最高值。海水的異常升溫造成當地海域魚類大量死亡,漁民生產遭受嚴重打擊。
禍不單行,還是在那年2月,一場5級颶風襲擊了斐濟,大量房屋被毀,44人死亡。“這是我們歷年來遭受的最嚴重的一次臺風襲擊。”
嚴峻的生存危機,使得斐濟一直致力于推動全球攜手共同應對氣候變化。2016年,斐濟成為第一個批準《巴黎協定》的國家。今年11月,《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23屆締約方大會將在斐濟舉辦,斐濟也將成為本次大會的主席國。“我們有信心在國際社會的共同努力下,推動《巴黎協定》各項目標的最終實現。”塞米說。
他認為在應對氣候變化議題上,大國應承擔更多的責任,應與小島嶼國家開展合作,如此才能共同應對氣候變化帶給全人類的挑戰。在這方面,塞米表示中國作出了很好的表率。
塞米坦陳,作為小島嶼國家,斐濟目前仍處于“有資源、無技術”的狀態,急需與中國等相關國家開展有效合作,以推動斐濟各個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中國是經濟大國,也是人口大國。我們想向中國學習,學習如何通過發展經濟,養活了如此眾多的人口。”在談及與中國開展合作方面,塞米用得最多的一個詞就是“學習”。這種學習不僅包括學習中國的技術與經驗,更重要的是用以提高斐濟自身經濟發展的能力,并最終實現雙方合作的互利共贏。
事實上,中斐建交30多年來,兩國關系實現了全面發展。目前,斐濟已成為中國在太平洋島國中的第三大貿易伙伴。越來越多的中國人選擇將斐濟作為旅游目的地。
近年來,中斐在海洋領域的合作不斷深化。在本次中國—小島嶼國家海洋部長圓桌會議上,國家海洋局局長王宏會見了前來參會的塞米。雙方就進一步深化海洋領域合作達成諸多共識,為進一步推動中斐海洋領域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礎。
“我希望能夠進一步推動與中國開展海洋領域合作,從而提高我們國家的自主發展能力,進而推動海洋的可持續發展。”塞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