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政協組織部分委員對四川低碳經濟發展情況進行調研,認為:近年來,全省落實科學發展觀,努力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大力推進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以節能減排為抓手,發展循環經濟,淘汰落后產能,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積極開發水電,謀劃發展核電,鼓勵支持農村、邊遠地區和條件適宜地區發展生物質能、太陽能、地熱、風能、沼氣等新型可再生能源;通過實施長江防護林建設、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等工程,提高森林覆蓋率,森林面積占全省幅員面積的31.3%,森林碳匯資源居全國前茅。卓有成效的工作,為發展低碳經濟打下了良好基礎。成都市提出建設世界現代田園城市,并在青白江區進行發展低碳經濟試點;廣元市走低碳發展之路,創建低碳試點城市;遂寧市結合自身的資源稟賦提出大力發展綠色經濟等探索都是積極有效的。
調研組針對存在的認識滯后、規劃滯后、政策滯后、發展滯后等問題,提出建議:
?。ㄒ唬┘訌娦麄?,培育意識
要加大對低碳經濟知識和理念的宣傳,培育全民低碳意識,創新低碳消費觀念,把低碳發展理念變為全社會的主流意識。1.通過組織培訓,提高黨政干部、企事業單位負責人的低碳經濟知識水平,增強低碳發展意識。2. 把低碳知識教育納入各類教育內容,使低碳教育成為素質教育的一部分,普遍提高專門人才對發展低碳經濟重要性、現實性的認識,增強發展的緊迫感和自覺性。3. 通過電視、電臺、信息網絡、報刊等媒體,普及推廣低碳經濟知識,增加民眾對低碳經濟的理解和認知,引導民眾樹立低碳生活和低碳消費的新觀念。
?。ǘ┚幹埔巹?,明確措施
強化綠色GDP、低碳發展理念,將綠色發展、低碳生活、循環經濟作為未來經濟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作為編制各類規劃的重要指導原則。1.將低碳經濟納入我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長期綱要,特別要在“十二五”規劃中進行總體安排部署。2.針對不同產業制定專項規劃,提出發展低碳經濟的目標、重點和保障措施等,實施專門的統計和考核。3.針對重點行業和部門制定低碳發展實施規劃,量化產能、產品碳耗指標,促進向低碳轉型。
(三)制定政策,促進發展
1.制定合理的能源政策,構建以低碳、清潔能源為主的能源系統。充分利用清潔發展機制(CDM),重視農村沼氣應用和植樹造林等,通過碳匯貿易,獲取先進技術和資金,發展環境友好、可再生能源和節能技術;繼續抓好重點行業的節能減排工作;制定并嚴格執行住宅和公共建筑節能標準,發展低碳節能建筑,延長使用壽命。2.完善產業政策,發展低碳產業。出臺高碳產業逐步轉型或退出,低碳產業穩步進入的政策措施。提高“高碳”產業準入門檻和高能耗產品的能耗限額標準。對低碳產業實行優先準入、優先審批、優先立項政策,支持低碳產業加快發展,引導產業結構逐步向低碳方向轉化。3.完善財稅金融政策,刺激低碳發展。一是排污費、碳匯收入的安排向低碳技術研發傾斜,并集中科技企業創新、中小企業技改等資金建立低碳發展引導資金,通過貸款貼息、以獎代補等形式加快節能技術研發和技術改造,積極培養培訓和引進低碳領域的高端人才。二是探索征收能源稅、碳稅等,提高能源使用成本,抑制高碳生產、高碳消費。三是通過金融產品創新,鼓勵金融機構加大對低碳經濟發展的金融服務支持力度,鼓勵民間資金向低碳產業集聚。4.在全省逐步實施碳排放總量管制和排放交易制度,促進碳匯交易。通過試點取得成功經驗后,對各地區、各行業以前三年平均耗能為基數折算測定為排放總量控制額,節約獎勵,超額重罰。對節約的排放指標,在省內建立市場進行有償交易,以此促進節能減排和低碳發展。5.建立統計監測和評價考核體系。加快建立符合我省實際的碳減排、能源資源減耗的統計監測評價指標體系,為政府引導低碳產業發展和“兩型社會”建設提供科學依據。對地區、行業分別制定出定性與定量的具體目標,并將其納入政績、業績考核體系。6.加大政府主導作用,發展低碳經濟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要從省情出發,把低碳發展、循環經濟、綠色經濟、災后恢復重建和節能減排等有機結合,扎實推進。要采用新的項目評估體系,抑制“兩高一資”項目的進入,引導城市建設低碳化,促進城鄉居民崇尚低碳生活。要建立嚴格的責任制,強化考核,促進我省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省委副書記李崇禧批示:調研報告所提意見很好,我們在工作中要認真借鑒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