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4日至9日,聯合國氣候變化談判會議將于天津舉行。這是今年12月墨西哥坎昆氣候變化大會之前,氣候變化談判接力的最后一站。屆時,將有來自19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4000多名氣候談判代表出席。
這也是中國首次作為東道國承辦國際氣候談判會議。在中國代表團成員、國家發改委氣候變化司國際政策和談判處處長李高看來,這顯示了中國對推動氣候變化談判進程的重視,希望談判沿著正確軌道繼續往前走。
天津談判會議的準確說法是《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下稱《公約》)和《京都議定書》(下稱《議定書》)工作組談判會議。李高在為財新-《中國改革》撰寫的文章中說,天津談判會議是由締約方決定的《公約》《議定書》談判進程下的一次正常的談判會議。李高表示,哥本哈根會議以后,發達國家散布一種論調,說多邊磋商進展太慢,沒有效率,要搞小范圍討論。但如果按這種思路推動談判,沒有體現公開透明、廣泛參與和協商一致的原則,可能會給整個談判帶來更多問題,這就是為什么中國和其他發展中國家積極推動聯合國主渠道談判的原因,天津會議則是對這個主張很好的貫徹。
《公約》秘書處負責人克里斯蒂娜·菲格雷斯接受本刊記者采訪時也表示,聯合國系統多邊談判很重要的基本原則是全體性和透明性,這兩個基本原則在哥本哈根會議上顯然并未很好地執行?!八?,我們對這兩個原則有一個全新的承諾,將確保這兩個原則在天津、坎昆,以及以后的會議上得到實際貫徹。”
菲格雷斯女士還將中國政府主動承辦這次會議,解讀為中國對推動談判進程的承諾,以及中國為獲得一個有成果的坎昆會議而貢獻一己之力。
在天津,各國代表將磋商具體的談判案文,但究竟能夠取得何種進展還很難預料。
與去年的哥本哈根氣候變化大會和今年的坎昆氣候變化大會等一年一度的《公約》及《議定書》締約方大會不同,天津會議是工作組的談判會議,沒有一定要取得某種成果的壓力。這里所說的工作組,是指《公約》之下包括美國在內的各國長期合作行動特設工作組(AWG-LCA),以及《議定書》下不包括美國在內的發達國家繼續減排特設工作組(AWG-KP)。去年12月,哥本哈根氣候變化大會曾被國際社會寄予厚望,但最終未能達成有法律約束力的國際協議。
實際上,2007年12月巴厘島氣候變化大會召開之后的近三年時間,各方談判一直處于“爭吵”狀態,在資金、技術轉讓、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等一些可立即執行的關鍵問題上未見到令人滿意的進展。發達國家在哥本哈根會議上關于2012年之前向發展中國家提供300億美元快速啟動資金的承諾,至今未能落實。
現在距離《京都議定書》第一承諾期結束僅有兩年時間。各國即使在明年的南非氣候變化大會上最終達成一個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國際協議,到協議真正開始執行也還需要一段時間。
菲格雷斯女士說,各成員國政府已經意識到達成協議的緊迫性和重要性,而目前就談出一個試圖包含一切、解決所有問題的龐大協議并不現實,必須以一種謹慎并漸行的方式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