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一期《學習時報》刊登環境保護部部長周生賢就貫徹第七次環保大會精神答問內容。周生賢指出,中國當前經濟發展不足和環境保護不夠的問題都很突出,要做到在發展中保護。今年將加強大氣、水、土壤、重金屬、持久性有機污染物和危險化學品防治,優先解決損害群眾健康的突出環境問題。
周生賢介紹,2011年12月召開的第七次全國環保大會進一步明確環境保護的重中之重,就是要著力解決影響科學發展和損害群眾健康的突出環境問題。節能減排是環境保護工作的重中之重,是推動環境質量明顯改善的根本措施。
周生賢說,“十二五”污染減排指標由兩項擴大到四項,領域由工業和城鎮延伸到交通和農村,完成減排任務的難度和壓力更大。要繼續強化三大減排措施,向結構減排要空間,向工程減排要潛力,向管理減排要效益,堅決完成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任務。
周生賢說,堅持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積極探索環境保護新道路,是第七次全國環保大會的標志性成果。正確處理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的關系,把握好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之間的“度”,始終是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程中的一大難題。離開經濟發展抓環境保護是“緣木求魚”,脫離環境保護搞經濟發展是“竭澤而漁”。中國正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發展不足和保護不夠的問題都很突出。
周生賢指出,發展是解決一切問題的總鑰匙,不可能用停止發展的辦法來解決資源環境問題,這就要求做到在發展中保護。資源環境是發展的基礎,發展的目的是為人民謀福祉,絕不能為了發展而寬容污染,這就需要做到在保護中發展。繼續探索環保新道路,需要著重把握好以下幾點:
——環保新道路的內涵是“代價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續”。“代價小”就是要堅持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相協調,以盡可能小的資源環境代價支撐更大規模的經濟活動。“效益好”就是要堅持環境保護與經濟建設和社會建設相統籌,尋求最佳的環境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排放低”就是堅持污染預防與環境治理相結合,將污染物排放量控制在最低水平,把經濟社會活動對環境損害降低到最小程度。“可持續”就是要堅持環境保護與長遠發展相融合,通過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推動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探索環保新道路的根本要求是大力推進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的協調融合。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既相互制約又相互促進。必須把資源環境承載力作為發展的基本前提,充分發揮環境保護推動經濟保持平穩較快發展的先導、擴容、增效和倒逼作用,以環境容量優化區域布局,以環境管理優化產業結構,以環境標準優化產業升級,以環境成本優化增長方式,推動綠色發展。
——探索環保新道路的核心是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創造優美的生態環境已成為社會建設的新任務,成為人民群眾的新期待,成為社會文明進步的新標志。必須強化以人為本、環保為民惠民利民的理念,集中力量優先解決重金屬、化學品、危險廢物和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等關系民生的環境問題,嚴厲懲處環境違法行為,切實維護公眾的環境權益,讓人民群眾喝上干凈的水,呼吸上新鮮的空氣,吃上放心的食品,在優美宜居的環境中生產生活。
——探索環保新道路的目標是著力構建六大體系。即與中國國情相適應的環境保護宏觀戰略體系、全面高效的污染防治體系、健全的環境質量評價體系、完善的環境保護法規政策和科技標準體系、完備的環境管理和執法監督體系、全民參與的社會行動體系。
周生賢提出,“十二五”時期,我們要正確處理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關系這個難點、解決影響科學發展和損害群眾健康的突出環境問題這個重點、積極應對污染減排這個熱點,集中精力抓好四件大事。一是以積極探索環保新道路為實踐主體,豐富完善環境保護的理論體系;二是以修改環境保護法為龍頭,全面構建環境法律法規框架;三是以出臺環境保護部組織條例為契機,理順健全環境保護職能和組織系統;四是以完成節能減排為主要任務,著力推進環境質量明顯改善。
周生賢說,今年是第七次全國環保大會精神的貫徹落實年,將著力做好六個方面的重點工作:
一是全力完成年度主要污染物減排任務,實現化學需氧量;
二氧化硫排放量比上年分別減少2%,氨氮排放量減少1.5%,氮氧化物排放量零增長;
二是嚴格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進一步發揮環境保護優化經濟發展的作用;
三是優先解決損害群眾健康的突出環境問題,加強大氣、水、土壤、重金屬、持久性有機污染物和危險化學品防治;
四是著力推進重點流域區域污染綜合防治,加大農村環境和生態保護力度;
五是切實加強環境執法和應急管理工作,防范環境風險,妥善處置突發環境事件;
六是制定實施生態文明建設的目標指標體系和考核辦法,深化生態示范創建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