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氣行業在我國能源供給側改革中占據重要地位。“十三五”期間,我國油氣行業供給側改革應以深化油氣體制改革為抓手,構建有效競爭的市場結構和市場體系,重點解決去產能、降成本、推改革、補短板、提效率、拓市場等六個方面的問題。
去產能:
妥善處理煉油、勘采相對過剩問題
在當前國際油價持續低位運行的背景下,自產原油的經濟性明顯下降,國內原油產能出現階段性相對過剩。據中石化勝利油田分析,小營、義和莊、套兒河、喬莊等4個油田成本遠高于當前油價,每賣1噸油大約虧損2800元。同時,煉油環節產能過剩嚴重。從生產端看,我國際原油加工量僅5億噸/年,但煉油能力已經超過7.5億噸/年。按照85%的合理開工率計算,國內煉油能力過剩超過原油生產能力1億噸/年。按照規劃,“十三五”將新增產能1.2億噸/年,總產能將超過8.5億噸/年。從消費端看,自2010年起,我國成品油產量與消費量的差值總體呈逐年遞增態勢,供大于求的局面正逐漸加劇。2015年成品油供應過剩1973萬噸,較2014年擴大478萬噸。隨著原油進口權和進口原油使用權的逐步放開,越來越多地方煉化企業將獲得優質原油資源,預計到2020年我國成品油供需富余量將達到4000萬噸。
因此,需要妥善處理產能過剩問題。在勘采環節,要打破少數國有油氣企業的壟斷,降低油氣產品生產成本,提高技術水平。同時,通過放開上游,引入社會資本,加大勘探開采投入力度,抑制落后產能增加。在煉油環節,加大對地方煉化企業的油品質量、環保標準、排放標準等的監管力度。構建合理的成品油消費稅分成機制,提高地方政府監管積極性。
降成本:
有效降低油氣生產與使用成本
與國際同行相比,國內主要油氣企業生產經營成本相對較高,效率有待提升。由于歷史原因,國內主要油企長期承擔著“企業辦社會”的責任,“三供一業”壓力較大,主營業務與“三產多經”混合經營,需解決數百萬人的就業與生活,推高企業運營成本。同時,一些老油田已進入開發后期,含水量過高,產油效率低下,勘采綜合成本較高。與國際大型油氣企業相比,國內油企人均貢獻率明顯偏低。從單位員工創造收益來看,與國際大型石油公司的差距較大。2013年,國外主要石油公司單位員工創造的收入是405萬美元/人,而國內三大石油公司的平均水平不足95萬美元/人。此外,我國天然氣使用成本較高,抑制了天然氣消費的快速增長。近年來,我國簽訂了多筆“照付不議”高價進口天然氣合約,抬高了國內天然氣價格。加之進口受限,低價天然氣現階段尚無法大量進入國內市場,造成國內消費者用氣價格居高不下。
降低油氣成本需多策并舉。一是加快推進國有油氣企業改革,實現主輔分離,移交“三供一業”,降低企業負擔。二是提升勘采、煉化等技術水平,促進降本增效。三是強化市場競爭,推動企業降低成本,提高生產效率。四是妥善處理高價天然氣長貿合約。對于已簽訂的合約,采取分步、分攤消化的方式,由企業、社會和政府等分擔,企業承擔主要份額。同時,系統、科學地設計長貿合約條款,選擇適宜的價格參照,商定價格調整公式和斜率,合理約定調整周期,提升合約談判能力。
推改革:
有序推進油氣全產業鏈市場化改革
油氣體制改革重在促進全產業鏈的市場化,打破壟斷,促進競爭,形成有效競爭的市場結構和市場體系,建立由市場決定的價格形成機制,不斷提高油氣保障能力。
一是逐步放開油氣勘查開采準入。推進礦權改革,改革油氣勘探開發專營制度,實行勘查區塊競爭出讓制度,變“申請在先”方式為“競爭性出讓”方式。規范油氣企業勘查開采行為,設定最低勘查投入標準,對未完成法定最低勘查投入的,依法追究探礦權人責任,直至注銷探礦權。
二是逐步放開油氣進出口限制。鼓勵更多市場主體參與油氣資源進出口,活躍油氣市場,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保障油氣安全。進一步鼓勵具有一定資質的各類原油加工企業使用進口原油。
拓展天然氣資源進口渠道,鼓勵民營資本參與天然氣進口,加大天然氣管道、儲氣庫、液化天然氣(LNG)接收站等基礎設施建設。
三是推進天然氣管網等基礎設施公平開放。放開競爭性業務,推進管道獨立,明確管道企業只提供輸送服務、收取管輸費,不得參與上下游業務。逐步放開管網投資和建設,鼓勵多方投資者進入。落實管網互聯互通及向第三方接入服務,天然氣基礎設施運營企業公平、公正地向所有用戶提供管輸、儲備、氣化、液化和壓縮等服務。
四是適時放開油氣競爭性環節政府定價。油氣領域政府定價范圍主要限定在網絡型自然壟斷環節。隨著油氣改革和價格改革的持續推進,放開成品油價格的時機和條件已經成熟。應放開成品油終端銷售價格和進出口權,保留政府在市場非正常時期的必要干預權。擇機逐步放開天然氣井口價和終端銷售價格,進一步放開非居民用氣價格,推進非居民用氣的市場化交易。同時,加強政府對自然壟斷環節價格的監管。
五是放開油氣下游環節競爭性業務。允許具有資質的各類社會主體進入油氣加工領域。制定嚴格的質量、安全、環保和能耗等技術標準,加強對油氣加工企業的監管。有序放開成品油批發主體限制,放開加油站業務的市場準入。提高天然氣配售環節的市場化程度,促進天然氣配售環節公平競爭。
六是深化油氣企業改革。進行“主輔分離、做強主業,產權明晰、完善配套”的改革,將三大油氣企業的“三產多經”、油田服務等輔業剝離,推廣建立現代企業制度。
補短板:
加快天然氣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平開放
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天然氣管網、儲運等基礎設施規模仍有較大差距。我國目前天然氣管道干線總里程僅為美國的1/8、俄羅斯的1/4,干線管網密度僅為美國的1/8、法國的1/9、德國的1/10。同時,儲氣庫建設滯后,調峰能力嚴重不足,形成夏季限產、冬季限供的尖銳矛盾,直接影響天然氣的安全穩定供應。截至2015年底,國內已建成儲氣庫18座,形成工作氣量約55億立方米,約占全國天然氣消費總量的2.8%,遠低于11%的國際平均水平和發達國家15%以上的水平。因此,需要補天然氣管網和儲氣庫建設短板。
補短板的關鍵在于完善市場機制。建議制定管網、儲氣、LNG接收站等基礎設施投資、建設、運營向社會公平開放的有約束力的制度措施,鼓勵多元投資者介入。同時,加強金融支持,逐步建立起以市場化融資為主,政策性金融機構融資、財政撥款和國際融資并存的多元化融資渠道。
提效率:
依靠科技創新提質降本增效
面對國際低油價,國際大型能源公司紛紛降低資本開支,積極推動科技創新,提高技術水平和生產經營效率。國際能源署(IEA)數據顯示,2015-2016年間,全球油氣上游開支削減了3000多億美元,約2/3來自成本降低。目前,國際能源巨頭重點在以下領域加大科技創新力度:一是無人機勘察,可減少九成人工成本。二是流程標準化,顯著降低油氣開發成本。三是自適應管道,大幅降低深水鉆井項目成本。四是大數據管理,精確降低材料富余量。此外,雪佛龍公司用機器人清理檢查北海油田管道內部,提高了清理檢查速度,大幅提高了油田日產量。
為此,應進一步提升油氣行業科技創新水平:一是提升復雜油氣勘探開發技術水平。加大超低滲透和豐度低的油藏開發研發力度,完善低滲透高效鉆完井技術配套;二是發展高端精細化工和新興油氣產業。包括甲醇產業鏈下游、乙烯下游、化工高端新材料、高端精細化學品、環境工程等產業;三是加強與國際大型油氣公司在無人機勘察、機器人和大數據應用等領域的合作;四是通過科技創新進一步提升成品油質量。嚴把油品質量關,提高成品油生產環保和質量標準,完善油品監測機制,杜絕調和油,推動地方煉廠提高技術和裝備水平,降低成品油生產能耗,生產高品質成品油。
拓市場:
鼓勵油服走出去,加強海外能礦合作
近年來,油氣市場持續低迷,加大了油服企業經營壓力。因此,世界四大油服巨頭斯倫貝謝、哈里伯頓、貝克休斯和威德福等公司紛紛降價裁員,我國大多數油服企業盈利大幅縮水。但低油價也為油服公司提供了機遇。油氣剛需增長穩定,支撐和帶動油氣工程技術服務業務穩定發展。“一帶一路”建設為我國油服公司“走出去”創造了新空間。在低油價背景下,國際大型油氣企業迫切要求降低成本,部分公司解除了與現有合作油服公司的高價合約,轉投低價油服企業,這為國內價格低廉、服務質量穩定的油服企業提供了難得機會。
應支持油服企業走出去,加強海外能礦合作:一是支持企業提高專業化管理水平。鼓勵企業創新國際業務管理模式,推進企業經營管理方式、運作模式和業務流程與國際接軌。充分利用全球資源,加快先進技術和裝備的升級改造,加快國際化人才隊伍建設。
二是加強技術創新。鼓勵企業加大研發力度,依靠技術引領和服務增值實現轉型升級。加強科技管理和信息化建設,推廣應用低成本、高效益和實用性強的成熟技術,降低工程造價和工程服務作業成本,提高服務質量。
三是健全風險防范制度。國內油服企業“走出去”面臨諸多風險。“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出現的政黨更替、軍事政變、宗教、民族分裂活動等,造成外部環境惡化,違約可能性增加。因此,需建立健全風險防范制度,優化合同管理,細化合同條款,健全風險預警機制,加強風險防范。
四是支持國內企業境外能源資源投資,加強石油技術服務承包領域的國際合作。鼓勵國內油服企業依托油氣勘探設備制造與工程技術服務優勢,與國外簽訂油田技術服務合同,帶動設備出口。鼓勵銀行為國際合作項目提供低成本的融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