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設施建設面臨多重難題
充電基礎設施是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重要保障,截止到2020年5月,我國充電樁建設數量約為130萬,規模在全球居于首位。
然而,在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一司汽車發展處調研員陳春梅看來,我國新能源基礎設施建設相對滯后,對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帶來不利影響。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要建設充電樁推廣新能源汽車,這給了我們明確的目標和方向。”陳春梅說。
中國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促進聯盟秘書長許艷華指出當前面臨的四大難題:在需求側,充電時間長,充電體驗差,找樁、操作便利性、以及支付體驗差;在供給側,存在包括場地、接電等在內的建樁難和盈利難問題。
在她看來,四大因素影響著充電基礎設施發展,包括動力電池和整車的技術進步,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和結構,能源補給技術和模式,新能源汽車的智能網聯化。
市場在變化,智能化成共同基因
伴隨著技術的進步和消費觀念的改變,新能源汽車的消費人群和結構也在發生著變化。據萬幫新能源投資集團聯合創始人、高級副總裁王磊觀察,2019年電動車銷量前十的車型與2018年相比,具有非常顯著的變化:續駛里程高、載電量非常大,顏值漂亮,價格也相對更高。
“買這些車的人,發生了劇烈的變化,大量的C端用戶開始購買電動汽車。我們之前投建的公共充電站,主要服務于網約車、物流車,能很好的服務于C端用戶嗎?”王磊提出,充電市場每三年都會發生顛覆性的變化,“面對不同的市場,不同的用戶需求,需要不同的服務。”智能化充電成為重要的戰略布局。
在特來電新能源有限公司董事長于德翔看來,不同于充電樁的充電網,才是解決問題的上上之策。這是一個融合了數據網、能源網、物聯網和設備網四層網的生態網絡,可以承接大規模電動汽車的發展。通過車、人、能源等的高度鏈接,成為工業互聯網最大的應用場景。
新能源汽車國家大數據聯盟副秘書長劉鵬多次提出,以大數據為武器,打破電樁建設規劃的信息瓶頸。
創新融合是關鍵
加速充電樁基礎設施建設,專家們紛紛表示,必須要提升創新能力。
在許艷華看來,一定離不開兩大創新:第一個圍繞需求的技術創新;第二個發展模式的創新,圍繞出行服務或者細分場景的服務,構建多元化發展生態,包括商業模式創新,也包括其他的合作、融合的創新。
“新基建解決的是舊問題。充電樁作為新基建的發展重點,有兩方面的含義,一方面通過拉動消費的方式來提升經濟,突破現在新能源汽車推廣的瓶頸,建立足夠的充電基礎設施。另一方面,新基建的“新”代表數字化技術,充電樁不僅是獨立的樁,充電樁與通信技術、云計算、智能電網、車聯網等技術有機的融合,新基建目的在于利用新基建,新的技術來提升基礎設施的利用率,從而提升充電樁行業的盈利能力。”賽迪顧問汽車產業研究中心總經理鹿文亮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