氫能作為一種清潔能源,在應對全球氣候變化以及“雙碳”目標中有著巨大作用,許多國家都將氫能納入國家戰略。國內制氫也正從煤炭、石油等傳統能源,向著風能、電能、光伏等新能源轉變,新能源制氫技術的優勢與重要性,逐步凸顯。但我國氫能產業發展、新能源制氫以及氫能應用,相對落后于美國、日本等國家,亟待全面提升。
介紹了國家對數據中心應用新能源的支持政策,簡單分析了新能源使用過程中的問題,介紹了維諦技術落地的新能源技術方案,以及在實際應用中可量化的價值。
9月28日,氫生活、AI未來——全球首款氫動力人形機器人發布暨濮陽“兩能”融合戰略簽約儀式在“中原氫城”濮陽舉行。在全球首款氫動力人形機器人“一行”發布的同時,濮陽與優必選科技就人工智能與氫能“兩能”融合達成戰略合作,積極探索和實施以人工智能驅動新能源發展戰略,助力實現我國“碳達峰、碳中和”的目標,推動經濟綠色高質量發展。
9月26日,鄭州市工信局發布關于加快我市氫能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建議的答復,鄭州城市群包括6個省內城市、11個省外城市,目標是:到2025年,推廣燃料電池汽車4445輛,建設加氫站82座,建立自主可控的完整產業鏈。按照城市群任務分工和省政府工作要求,到2025年,累計推廣燃料電池汽車2100輛、建設加氫站40座,其中,2022年推廣燃料電池汽車500輛、建成加氫站10座。
9月27日,鞍鋼集團氫冶金項目開工儀式在鞍鋼鲅魚圈鋼鐵基地舉行。該項目是全球首套綠氫零碳流化床高效煉鐵新技術示范項目,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可實現低碳冶金新技術路線的突破,對助力我國鋼鐵工業綠色低碳創新發展具有重大意義,標志著鞍鋼集團綠色低碳轉型發展邁上新臺階。
國家能源局規劃司副司長宋雯表示,在促進綠色轉型的能源基礎設施加快建設方面,建成充電基礎設施約400萬臺,形成全球最大規模的充電網絡。累計建成加氫站超過270座,約占全球總數的40%,位居世界第一。
今年年初的北京冬奧會上,我國氫燃料電池汽車實力“圈粉”,高效環保的儲能電站也成為“供電神器”,充分彰顯了“綠色辦奧”的理念。成功的背后是企業的不懈努力:面對國外壟斷,江蘇科潤膜材料有限公司堅持自主創新,解決了“卡脖子”的難題,研發生產出最核心的部件——全氟質子交換膜。
廣汽豐田9月26日透露,豐田第二代MIRAI氫能豪華轎車將于今年年末以進口車方式導入廣汽豐田渠道開啟銷售,首批限量引進50臺。該車一次添加氫氣約3分鐘,可實現近800公里的長續航行駛,具有只排水不排碳、無懼嚴寒暢行、應急“發電站”等特性。
9月26日,據上證報記者從上海市經濟信息化委獲悉,上海首批燃料電池網約車將于9月底前上路,80輛以虹橋機場為中心運行的車輛,每天將在上海石油青衛油氫合建站加注氫氣后,上路運營。“上海應該是全國首批常態化運營燃料電池網約車落地城市,有助于推動該領域商業化發展。”接受記者采訪的專家表示,多地競相加大對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的布局力度,重點項目接連落地,產業發展日漸活躍。
9月22日,中國氫價指數體系發布暨上海期貨交易所(以下簡稱“上期所”)和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以下簡稱“上海環交所”)戰略合作協議簽約活動成功舉行。
日前,河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河南省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2—2035年)》,提出推動多能互補耦合發展,發揮氫儲能調節周期長、儲能容量大的優勢,逐步開展氫能在可再生能源消納、電網調峰等場景的示范應用。探索風、光發電+氫儲能一體化應用新模式,實現多能協同供應和綜合梯級利用。此外,還提出研究探索可再生能源制氫市場化機制,健全覆蓋氫儲能的儲能調價機制,探索氫儲能直接參與電力市場交易。
9月20日,上海市經信委發布《上海市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應用專項資金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修改意見或建議。
9月15日,國家電力投資集團海外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外公司)與荷蘭斯特羅姆(Strohm)公司在廣州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共同推進海上風電輸氫管道技術研發,并在廣東海上風電項目進行落地示范,這標志著國家電投集團氫能業務等新興產業國際合作邁出重要一步。
9月19日,全球最大煤制氫變壓吸附裝置項目在陜西榆林正式投入運行,將有力助推我國煤炭清潔高效轉化。
9月15日上午,由東方氫能自主研制的氫燃料電池熱電聯供系統正式發運交付。
中國氫能新聞,氫能,氫能源,氫能源電池,氫能網,氫能燃料電池,加氫站,制氫,氫能汽車,氫燃料客車,儲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