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龍一號”核電站全球首堆示范工程福建福清核電5號機組將于近日擇機完成穹頂吊裝,這是全球唯一按計劃進度建設的第三代壓水堆。
24日,在國資委新聞中心舉行的發布會上,國資委新聞中心主任毛一翔表示,作為我國核工業自主創新的成果,第三代核電“華龍一號”已成為我國核電走出去的一張亮麗的國家名片。作為“華龍一號”全球首堆示范工程的福清核電5號機組穹頂即將吊裝,標志著“華龍一號”的工業建設又有了一個里程碑似的進展。
中核集團副總經理俞培根表示,穹頂吊裝的順利完成,標志著華龍一號首堆示范工程從土建施工階段全面轉入設備安裝階段。中核集團“華龍一號”國內外4臺示范工程進展有序,各關鍵工程節點均按期或提前實現,是全球唯一按照計劃進度建設的三代壓水堆核電工程,有信心打破’首堆必拖’的魔咒。
“從2014年8月,中核集團華龍一號總體技術方案通過了國家能源局、國家安全局審查之后,到2015年5月華龍一號全球首堆示范工程開工,再到這兩天實現穹頂吊裝,就像一個孩子從呱呱落地到今天即將加冠行成人禮。”俞培根說。
中核集團“華龍一號”總設計師邢繼在回答媒體提問時表示,穹頂吊裝是核電工程建設重要的部分,會影響到整個建設過程中的關鍵環節。穹頂本身是反應堆的一個部分,同時也是核安全相關的重要部件,它是包容未來可能極端情況發生的核事故,所以穹頂吊裝的技術要求從設計上、施工上有很高的要求。穹頂吊裝完成以后,整個核島的土建已經接近尾聲,大量的設備可以引入到核島,工作可以全面展開。
“華龍一號”是我國擁有完整自主知識產權的三代核電技術,是國家自主創新、集成創新和機制創新的成果,以此為開端,中國三代核電技術的型譜化,也將能為滿足不同國家的需求提供多樣化的選擇。2015年5月和8月,華龍一號國內外示范工程分別開工建設,標志著華龍一號作為國家自主化三代核電技術和“走出去”戰略的主力機型正式落地。
華龍一號示范工程福清核電5號機組自開工以來工程建設進展順利,設計、設備制造和建安施工等各項工作按照進度計劃有序推進,工程安全和質量處于良好受控狀態。反應堆壓力容器、蒸汽發生器、主泵、汽輪發電機組等長周期關鍵設備制造進展滿足進度計劃要求,環吊已到場并組裝、吊裝就位。
截至目前,福清5號機組核島澆筑第一罐混凝土(FCD)、常規島主廠房澆筑第一罐混凝土、聯合泵房筏基澆筑、反應堆廠房內筒體混凝土施工開始、核島安裝開始等工程里程碑節點均按期或提前實現。
自2013年習近平主席提出“一帶一路”倡議以來,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參與其中,一大批合作項目陸續啟動,有的已經落地生根,其中就有“華龍一號”海外工程——巴基斯坦卡拉奇兩臺核電機組的落地建設。
俞培根介紹,華龍一號已成為中國“一帶一路”的新名片。在剛剛結束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期間,中核集團與阿根廷核電公司在北京人民大會堂簽署了關于阿根廷第四座和第五座核電站的總合同,根據約定,雙方將在2018年開工建設一臺70萬千瓦重水堆核電機組,在2020年開工建設一臺百萬千瓦級“華龍一號”壓水堆核電機組。至此中核集團出口海外核電機組增加至8臺。
據了解,目前,中核集團已與阿根廷、英國、埃及、巴西、沙特、阿爾及利亞、蘇丹、加納、馬來西亞等近20個國家達成了合作意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