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和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布《上海合作組織黃皮書:上海合作組織發展報告(2017)》。黃皮書指出,當前,全球經濟增長進一步放緩,但上合組織成員國經濟整體回暖,對外貿易降幅收窄,但債務水平居高不下。上合組織應發揮“一帶一路”對接平臺的作用,將基礎設施建設、產能合作、金融合作和農業合作作為優先方向。
黃皮書認為,當前世界經濟形勢出現一些新變化,主要表現在以下四方面。
第一,增長整體放緩。主要發達經濟體增速回落,新興市場及發展中經濟體的經濟增速回升。第二,大宗商品價格仍總體低位運行。石油等大宗商品價格雖有反彈,但總體價格不高。第三,全球貿易疲軟,貿易保護主義和去全球化趨勢抬頭。世界貨物出口總額下降(排除價格因素后的進出口實物量也呈下降),新興市場與發展中國家出口額下降的幅度高于發達國家。第四,美聯儲加息預期加大全球金融市場波動。對于本幣相對美元貶值的新興經濟體而言,貨幣競爭力提高和美國需求上升有利于提振出口,但在美元利率上升和本幣貶值的共同作用下,可能導致流動性減少,資產負債表惡化。
黃皮書認為,國際經濟形勢變化對上合組織成員國的影響主要表現為四方面。
第一,經濟增長有所恢復。2016年俄羅斯經濟下降趨勢放緩(增長率-0.2%);哈薩克斯坦增長率1%;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三國經濟增速加快,增長率分別為3.8%、6.7%和7.8%。第二,對外貿易降幅收窄。俄羅斯對外貿易同比下降12%,哈薩克斯坦同比下降21.3%,但兩國對外貿易額下降幅度收窄,主要得益于出口實物量的增長。吉爾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兩國為逆差,且仍為負增長,但下降速度減緩,分別為0.5%和9.2%。第三,匯率變動。塔、烏貨幣兌美元延續貶值趨勢,俄、哈、吉三國貨幣呈升值趨勢。塔、烏貨幣貶值幅度分別為51.8%和33.1%,主要原因是僑匯收入的大幅減少和政府增發本幣。俄、哈、吉貨幣升幅分別為20.3%、7.8%和8.7%,匯率變動受國際市場大宗商品價格變動影響。第四,債務風險居高不下。2016年各國外債負債率均高于80%(高于國際公認的20%安全線),塔國家外債23億美元,負債率32.7%。吉外債總額37.65億美元,負債率57.3%。俄外債負債率34%,主要以企業外債為主。
黃皮書也提出上合組織在“一帶一路”和歐亞經濟聯盟之間發揮對接平臺作用的四點措施。
第一,基礎設施建設和產能合作是對接的優先方向。宜抓住關鍵通道和重點工程,優先建設瓶頸路段,注重配套安全設施的建設,加強油氣、電網等能源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
第二,產能合作是對接的突破口。上合成員國大多處于工業化、現代化和產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一帶一路”建設及開展國際產能合作的戰略與各國經濟發展戰略及訴求高度契合。目前,俄、哈等國存在一些反對的聲音,認為中國企業的產能輸出將會擠壓當地產業發展空間并造成環境污染。為此,宜加強對外宣傳的力度,強調中國推動的國際產能合作是先進產業和產能的輸出,技術和環保指標不達標的落后產能不具備國際產能合作的條件,將先進產能的“走出去”能夠幫助引進國家完善其工業體系,提高其制造能力,這是順應經濟規律的創新和共贏之舉,避免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產生中國輸出落后產能的誤解。
第三,金融合作是對接的重要保障。宜加強上合組織各國金融機構間的交流與合作,密切銀行間業務往來;加強銀聯體合作,并在此基礎上成立上海合作組織開發銀行;推進跨境貿易本幣結算和貨幣互換,盡可能對外投資時減少使用美元,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發揮絲路基金、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等金融機構的平臺作用。
第四,農業合作是對接的重要內容。1、逐步完善農業合作機制,定期就農業合作問題進行交流,并加強各國間檢驗檢疫相關部門的合作。2、促進農產品貿易的增長,俄與中亞等國對農藥化肥的使用相對謹慎。維護來自俄與中亞國家進口綠色有機農產品增長態勢。3、擴大農業領域的相互投資,建立農業專項投資基金,支持農業項目,促進農業種植、土地管理、通關程序、食品物流及銷售等方面合作。4、促進農業合作多元化,除貿易和投資外,可開展農業自貿區、農牧業產業園區、農業技術等多方面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