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改革委環資司有關負責人日前表示,“節能產品惠民工程”實施一年來,節能空調市場份額大幅提高、均價明顯下降、產業全面轉型、節能減排效果明顯、群眾得到實惠,預期的五大政策效應已全面顯現,成為國家擴內需和調結構兩大宏觀政策的有效結合點。
市場份額大幅提高。2008年以前,我國能效等級為1、2級的高效節能空調市場份額一直徘徊在5%左右,70%以上為不節能的5級空調。在財政補貼的推動下,高效節能空調銷售量大幅攀升,市場占有率迅速提高,今年5月已達到80%以上。據不完全統計,一年來,高效節能空調推廣數量超過1500萬臺,為2008年的10倍以上。
價格大幅下降。高效節能空調價格高,往往“叫好不叫座”,曲高和寡。在政策引導下,高效節能空調價格大幅下降,各種規格的節能空調最低銷售價格下降50%左右,1.5匹高效節能空調平均下降1000元以上,與同規格低效空調價格處于同一水平。
消費需求擴大。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去年上半年空調行業出口量下降35%左右,內銷低迷,庫存劇增,企業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難。在節能產品惠民工程等激勵政策的引導下,今年下半年國內空調市場迅速回暖,行業走出了“先抑后揚”的趨勢,其中高效節能空調的銷售井噴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截至今年4月底,高效節能空調財政補貼約70億元,拉動消費需求400億元以上。
產品轉型升級。長期以來,我國空調行業始終以價格和產量為競爭點,以外觀、外圍輔助功能為賣點。節能產品惠民工程倡導節能為主流的發展方向,一方面促使企業改變研發方向,推動節能技術不斷創新,提高了核心競爭力;另一方面迫使企業改變了營銷策略,主推高效節能產品,使高端消費轉變為大眾消費,優化了產品結構,促進了行業升級。
節能效果明顯,群眾得到實惠。財政補貼推廣加快了高效節能空調普及使用,加速了低效空調的淘汰,使空調整體能效水平提高了15%。據估算,推廣應用的1500萬臺高效節能空調,每年可節電36億千瓦時,減排二氧化碳400萬噸;老百姓每年節約的電費達20億元,產品壽命周期內節約電費200多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