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副委員長成思危近日稱,建議國內對排放二氧化碳的產業徵收碳稅以促進碳減排,并對新能源產業實行遞減式優惠政策,促進其不斷降低成本。
成思危在2010年超融低碳經濟高峰論壇上演講時稱,中國反對把碳稅做為非關稅壁壘,在國際貿易上限制發展中國家出口,但在國內應該考慮這個問題。
“現在火電(成本)是風電的一半,但要是把環境污染考慮進去的話,就不是這麼低了。”他說,“我們在國內應該考慮這個問題,這才真正有利于減排二氧化碳。
此前媒體報導,中國環保部、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有關新稅種--環境稅的方案已經完成.財政部財科所專家稱,在2012年或2013年,要推出碳稅。
成思危并稱,政府要在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上支持新能源的發展,對于綠色能源項目給予長期的政策支持,但對這個產業來說,也要不斷降低成本。
“我們對新能源產業的優惠要逐漸遞減,促進它改進。”他并建議國內盡快發展碳交易市場并爭取國際定價權,企業也要加快技術革新,降低經濟成本。
德國的光伏補貼采用漸進式退出的設計,自今年7月起削減16%的光伏補貼後,還將在2011年1月繼續下調11%-12%的補貼。
中國目前通過對零售電價抽成的方式,對可再生能源發電電價高于火電的部分予以補貼,另外也對部分可再生能源項目進行直接財政補貼。
對于中國去年底公布的計劃,即到2020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成思危認為目標強調的是降低碳排放強度而非實際碳排放量。
“中國GDP(國內生產總值)到2020年比2000年目標翻兩番,我們的二氧化碳排放實際上有所增長的。”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