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科學院19日在拉丁美洲研究所舉舉辦關于氣候變化和能源問題的國際論壇,論壇的主題是“從哥本哈根到坎昆:新挑戰、新選擇、新機遇”。會議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國際學部主辦,拉丁美洲研究所、美國美洲協會和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國際能源安全研究中心共同承辦。
第16屆世界氣候大會即將在墨西哥坎昆舉行。在這一背景下,發展中國家的氣候政策及其面對新挑戰做出的選擇,以及由此產生的新機遇都深受世人關注。此次會議主要探討中國與拉美和加勒比國家如何調整各自的氣候政策以及應對由此產生的挑戰、發展新能源的公共政策和在新能源領域的合作機遇。
來自國內外政界、學界和商界的100多位嘉賓參加此次會議,其中包括全國人大常委、中國社會科學院前副院長、中國社科院學部主席團代主席陳佳貴研究員、美國美洲協會理事長戴維 韋弗、美國美洲協會會長杰夫 大衛多、安第斯發展集團副主席路易斯 恩里克 貝里斯貝蒂亞等。來自國內外的十多位知名專家學者、巴西駐華大使和企業家應邀在會上做了精彩發言。
陳佳貴在會議致辭中指出,氣候變化也是人類面臨的共同挑戰,各國應該同舟共濟、共同應對。對中國而言,加快經濟增長方式的轉型應當是大力發展低碳經濟。拉美地區各國的經濟發展水平不盡相同,但是它們在全球抗擊氣候變化和減排行動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在面對共同挑戰的情況下,中國和拉美及加勒比國家可以相互取長補短,通力合作。雙方在應對氣候變化問題上的新挑戰,以及在新能源、低碳經濟等方面的合作具有廣闊的前景。
本次會議包含以下三大主題:中國和拉美及加勒比國家面臨的氣候政策挑戰,中國和拉美及加勒比國家發展新能源的公共政策,中國與拉丁美洲及加勒比國家在新能源領域的合作機遇。
關于中拉共同面臨的氣候政策挑戰,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所長潘家華指出,中國歷史上飽受氣候災害的肆虐,對保護全球氣候緊迫性有著深刻認識。一方面,中國需要通過發展來適應氣候變化;另一方面,中國已經采取卓有成效的減排行動。他認為,理解與合作是國際社會應對氣候變化的基石。
中國和拉美國家都重視公共政策對新能源的開發和利用的重要作用。以應對氣候變化為契機,中國出臺一系列新能源產業扶持政策,發布新能源產業振興規劃,以財政、貨幣、投資等多種方式促進新能源產業發展。與此同時,拉美國家也在不斷擴大公共政策空間,為發展新能源創建相應的體制機制,力求使新能源產業走上可持續發展道路。
新能源將為中國與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國家的合作創造新的機遇。對中國而言,應對氣候變化的一個重要途徑是大力發展低碳經濟產業,而低碳經濟的一個核心內容就是新能源的開發和利用。近年來,拉美國家在開發利用水力、風能、太陽能和生物能源等清潔能源方面發展迅速。無論是在中國還是在拉美,新能源產業具有良好發展前景,這必將為中拉合作開辟廣闊的空間。
美洲開發銀行行長路易斯 阿爾韋托 莫雷諾應邀專程參加此次會議,在閉幕式上發表專題演講,并對此次國際論壇的成功舉辦表示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