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8日,聯合國氣候變化天津會議“碳中和”林揭碑儀式在山西省襄垣縣舉行。國家發改委氣候司副司長孫幀說,5000畝“碳中和”林已營造完畢,未來10年將利用森林碳匯吸收天津會議造成的1.2萬噸二氧化碳排放量。
2010年10月4日至9日召開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天津會議是中國政府首次承辦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會議。中國政府決定,會議所產生的碳排放,由中國綠色碳匯基金會出資造林予以抵消,把天津會議辦成一次“碳中和”的國際會議。
經清華大學能源經濟環境研究所測算,“天津會議”的碳排放共計約1.2萬噸二氧化碳當量,人均排放約為3.9噸二氧化碳當量。中國綠色碳匯基金會決定出資人民幣375萬元,在山西省襄垣、昔陽、平順等縣營造5000畝碳匯林。
造林資金來自中國國電集團公司和山西潞安環保能源開發股份有限公司向中國綠色碳匯基金會的捐贈。
按照山西該項目區造林平均每畝年凈吸收二氧化碳0.25噸測算,5000畝的造林面積,需要10年才能將“天津會議”造成的1.2萬噸二氧化碳排放全部吸收。
山西省林業廳副廳長霍轉業說,在“碳中和”林的營造中,遵循了國際社會倡導的“森林多重效益”理念,同時考慮當地水分平衡,選擇了油松、紫穗槐、側柏、山桃等抗逆性較強鄉土樹種營造混交林,在促進林木吸收二氧化碳的同時,盡可能地保護生物多樣性。
按照與國際接軌的碳匯造林技術要求,5000畝“碳中和”林除了抵消“天津會議”的碳排放外,還注重了改善當地居民的生存條件,預計項目區農民在碳中和林的管理運行期(20年)內,可獲得260萬元的勞務收入和相當于約700萬元的林副產品和木材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