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十一五”是節能減排第一張考卷,這張考卷我們已經提前交卷,成績合格。現在,第二張考卷接踵而來,相比第一張考卷,其難度更大,需要有關部門和企業、社會各界付出更大的努力——
節能減排有了明確的數字目標,是從“十一五”開始的。如果說“十一五”是第一張考卷,這張考卷我們已經提前交卷,成績合格。
但是,在去年年末,為了完成節能減排指標,一些地方出現了靠行政手段“拉閘限電”、數字造假等令人擔憂的現象。
環保部日前公布的減排目標是,到2015年,全國二氧化硫的排放總量將比2010年減少10%,而COD的排放總量將比2010年減少5%。工信部提出的目標是,到“十二五”末期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比“十一五”末期降低16%。
現在,第二張考卷接踵而來,相比第一張考卷,其難度更大,需要有關部門和企業、社會各界付出更大的努力。
第一張考卷雖然合格,卻非完美。因此,對“十一五”節能減排的經驗教訓進行簡要回顧和總結,很有必要。
2010多事之秋
“十一五”的目標,是到2010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能耗要降低20%左右,主要環境污染物排放總量要減少10%。
盡管提出目標時大張旗鼓,從中央到地方都很重視,但是,作為“十一五”的開局之年,2006年并沒有實現節能降耗和污染減排的年度目標。開局不利加大了后四年的難度。截止到2010年上半年,公開信息顯示,僅有北京和天津完成了節能減排任務。
這注定了2010年的秋天成為一個多事之秋。
有關各地靠行政手段“拉閘限電”、數字造假以完成節能減排任務的新聞,成為2010年秋天各路媒體調查報道的重點。
從2010年9月開始,廣東、江蘇、浙江等省份開始對鋼企實施強制性“拉閘限電”,或提高供電價格。最典型的是河北安平縣搞的全民“無差別限電”,搞成了“大運動”,搞得民怨沸騰。
無獨有偶,在地方政府強行“拉閘限電”的時候,數字上的問題也被媒體發現了。
2010年8月8日,工信部向社會公告了2087個淘汰落后產能企業名單。2087家企業,當然是一個大手筆,從北京到各地,媒體聞風而動,按圖索驥,希望追蹤報道一些節能減排的典型事跡。結果,事與愿違。
山西洪洞縣馬二水泥粉磨站,2010年前就已拆除,2010年8月工信部公布名單的時候,這個粉磨站僅剩幾間房子,并養上豬。這樣一家企業,竟然出現在2087家企業名單中。
媒體記者在山東淄博實地走訪發現,10家落后產能企業中,2010年前已停產的至少占4家,落后產能置換1家。而在更廣范圍內,電話撥不通或空號、企業早就關停甚至轉產、企業實際產能小于工信部名單所列產能、眾多被淘汰企業不知國家有專項財政補貼等“怪現狀”頗多。
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據了解內情的人介紹,是因為淘汰落后產能的標準是“拆除”而非“停產”。換言之,即便落后產能企業已停產,但只要生產設備此前未被拆除,就存在“復產”可能,且此前未被列入淘汰名單、并在2010年底前拆除,該落后產能就符合2010年淘汰條件。
也就是說,山西洪洞縣的那個粉磨站,盡管只剩下養豬的功能,只要房子不被拆除,就不算被淘汰,就可以進入工信部的名單向全國公示。
這樣的做法,算不算弄虛作假?
2010年年底,有關部門先后宣布“十一五”規劃中規定的節能減排任務已經提前完成,但是,前有2006年開局不利,后有2010年的多事之秋,所謂的“提前完成”,其公信力,多多少少已經打了折扣。
當然,“十一五”期間節能減排的成效,還是很大的,還是有目共睹的。這一點,不可否認。
更主要的,是中央政府在節能減排問題上,是下了決心的。
中央政府下了決心
中央政府在節能減排方面所下的決心,是毋庸置疑的。
2010年10月18日,中共十七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
建議在節能減排方面著墨頗多,提出的具體做法包括以下幾點:
首先,積極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把大幅降低能源消耗強度和二氧化碳排放強度作為約束性指標,有效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合理控制能源消費總量,抑制高耗能產業過快增長,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強化節能目標責任考核,完善節能法規和標準,健全節能市場化機制和對企業的激勵與約束,實施重點節能工程,推廣先進節能技術和產品,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抓好工業、建筑、交通運輸等重點領域節能。調整能源消費結構,增加非化石能源比重。提高森林覆蓋率,增加蓄積量,增強固碳能力。加強適應氣候變化特別是應對極端氣候事件能力建設。建立完善溫室氣體排放和節能減排統計監測制度,加強氣候變化科學研究,加快低碳技術研發和應用,逐步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場。堅持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積極開展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國際合作。
其次,大力發展循環經濟。以提高資源產出效率為目標,加強規劃指導、財稅金融等政策支持,完善法律法規,實行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推進生產、流通、消費各環節循環經濟發展。加快資源循環利用產業發展,加強礦產資源綜合利用,鼓勵產業廢物循環利用,完善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和垃圾分類回收制度,推進資源再生利用產業化。開發應用源頭減量、循環利用、再制造、零排放和產業鏈接技術,推廣循環經濟典型模式。
再次,加強資源節約和管理。落實節約優先戰略,全面實行資源利用總量控制、供需雙向調節、差別化管理。加強能源和礦產資源地質勘查、保護、合理開發,形成能源和礦產資源戰略接續區,建立重要礦產資源儲備體系。完善土地管理制度,強化規劃和年度計劃管控,嚴格用途管制,健全節約土地標準,加強用地節地責任和考核。高度重視水安全,建設節水型社會,健全水資源配置體系,強化水資源管理和有償使用,鼓勵海水淡化,嚴格控制地下水開采。
十七屆五中全會的“十二五”規劃建議,提出的是今后5年的節能減排總綱要、總的精神。一年一度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則是對第二年的經濟工作進行安排。
十七屆五中全會結束不到一個月,2010年12月10日至12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會議提出了2011年經濟工作的主要任務,有關節能減排方面的內容為:強化節能減排和應對氣候變化,大力發展綠色經濟,完善政府節能減排目標責任考核評價體系,進一步發揮市場作用,健全激勵和約束機制,增強企業和全社會節能減排內生動力;加強重點節能工程建設,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和環保產業,加快低碳技術研發應用。
發達國家不能逃避責任
在20年間,國際社會先后達成了《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京都議定書》、巴厘路線圖、《哥本哈根協議》等基本法律框架和政治共識,這些成果來之不易。
2010年12月,聯合國氣候大會在坎昆舉行。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代表團的言行備受各方關注。總體而言,中國在會上發表的觀點有一個鮮明的特色,就是發達國家不能逃避自己的責任。
中國代表團團長、國家發改委副主任解振華提出四個堅持:
首先,各方要堅持以《公約》和《議定書》為基礎。要在發展中國家普遍關心的《議定書》第二承諾期、快速啟動資金、適應、技術轉讓、森林等問題上取得實質性成果,在減緩、透明度等問題上取得積極進展。
二是堅持以共同發展為目標。發達國家應率先大幅減排,為發展中國家騰出必要的發展空間,并向發展中國家提供資金和技術轉讓支持。
三是堅持以加強合作為途徑。發達國家要通過國際合作,為發展中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提供資金、技術和能力建設的支持。中國將繼續通過南南合作向其他發展中國家,特別是最不發達國家、小島嶼國家和非洲國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
四是堅持以切實行動為保障。《議定書》發達國家應努力完成第一承諾期確定的減排任務,并在第二承諾期進一步承擔大幅度量化減排指標,非《議定書》發達國家應兌現向發展中國家提供資金和技術轉讓支持的承諾。發展中國家也要根據國情和能力,采取自愿有效的適應和減緩行動。
從工程減排到結構減排
對于“十二五”期間的節能減排規劃,國家發改委已經有了明確的思路。
發改委副主任解振華表示,“十二五”期間,將把大幅度地降低能源消耗強度、二氧化碳排放強度和主要污染物的排放總量作為重要的約束性指標,將加大財政金融支持力度,全面改革資源稅,研究開征環境稅,建立生態補償機制,逐步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場,更多地采用鼓勵性的經濟政策,發揮市場機制,起到促進節能減排的作用。國家還將完善政策機制,理順煤、電、油、氣、水、礦產等資源類產品價格關系,嚴格落實差別電價、懲罰性電價和脫硫電價。
作為減排領域的主管部門,環保部提出的從“十一五”期間的工程減排為主轉換到結構減排為主,更加令人矚目。
所謂工程減排,就是電廠上脫硫設施和企業上污水處理設施,以減少主要污染物的排放。據了解,“十一五”期間的減排主要靠工程減排完成,成效非常明顯。統計顯示,2010年末,脫硫機組的裝機能力是2005年以前的10倍,從4000萬千瓦增加到4.7億千瓦。城市污水處理廠由2005年的5000萬噸日處理能力上升到了2009年的一億噸污水處理能力,“十一五”期間污水處理廠的建設數量是此前50年總量的一倍。
工程減排成效巨大,但是,由于工程建設總量和速度已經接近極限,
“十二五”期間必須尋找新的減排突破口。這個突破口就是結構減排。
所謂結構減排,就是通過調整經濟結構、產業結構和生產結構來實現總量減排。理論上講,這是一個長效的解決機制,但是,僅憑環保部一個部門是無力推動的,需要各個部委和個地方政府的積極配合。
事實上,在很多地方,調結構調了很長時間,相關各方調門都很高,但效果不大。有人評論,調結構“很容易傷筋動骨。”
“十二五”期間結構減排能否取得實質性的進展尚待觀察,但環保部門的決心是很大的。
2011年行動已經開始
節能減排,有關部門已經動起來了。
2010年12月下旬,從環保部傳來消息。2011年元旦過后,由20多名環保部司局級干部帶隊的減排核查組將奔赴各地,對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污染減排數據進行核算。從緊、從嚴將是核查組遵循的重要原則。環保部長周生賢強調,這次核查核算要嚴格防止弄虛作假,做表面文章,對任何環保部門,如發現數據造假,都要嚴肅處理。
環保部的舉動,受到各方好評。不能因為“十一五”過去了,數字就不用核查了,舊賬也要算。
算舊賬的同時,環保部公布了新的“十二五”減排目標。根據這個目標,到2015年,全國二氧化硫的排放總量將比2010年減少10%,而COD的排放總量將比2010年減少5%。
工信部也行動起來了,首先拿傳統的耗能、污染大戶水泥開刀。
2010年11月25日,工信部印發了關于水泥工業節能減排的指導意見。意見明確指出水泥行業能源資源消耗高、環境負荷重的局面還未得到根本改變,節能減排仍有很多突出的問題亟待解決。意見也提出了具體的量化目標:到“十二五”末,全國水泥生產平均可比熟料綜合能耗小于114千克標準煤/噸,水泥綜合能耗小于93千克標準煤/噸。水泥顆粒物排放在2009年基礎上降低50%,氮氧化物在2009年基礎上降低25%,二氧化碳排放強度進一步下降。
行動已經開始,希望節能減排方面,2011年是一個良好的開局之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