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資源利用協會可再生能源專委會2011年會上,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司司長梁志鵬做了專門發言,回顧了“十一五”新能源利用的發展歷程,展望了“十二五”發展的重點方向。他指出,未來五年中國新能源產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就在于風能、太陽能發電的平價上網。
“十一五”回顧:
新能源大規模利用起步
“十一五”(2006-2010年)期間,所有可再生能源之中,水電裝機容量最大,投產的項目也最多。新的可再生能源,尤其是風能、太陽能———大規模光伏發電,才剛剛起步。
風能開展了全面的資源評估,在此基礎上進行了百萬千瓦風電基地發電特許權招標,“中國制造”的大型兆瓦級風機數量、品質迅猛提升———總體技術上還落后海外2-3年。
太陽能利用的優惠政策陸續出臺,如“家電下鄉”,明顯帶動了太陽能熱水器的銷售。雖然光伏發電價格仍偏高,但特許權招標電價在不斷下降,2009年敦煌項目每千瓦時1.09元,2010年西部多個項目降至0.7-0.9元。2010年光伏并網發電啟動規模不小,達到了400兆瓦。國內光伏電池及組件產能、產量迅速增長,目前高居全球第一。
此外,生物質能、地熱能等的利用尚未形成持續發展的趨勢。
“十二五”展望:
風電、光伏發電實現平價上網
未來五年(2011-2015年)我國新能源利用的重點方向是風電、太陽能光伏發電的平價上網。
風電,特別是陸上風電的上網電價已接近平價,海上風電大規模并網還不到一年,目前的價格也低于預期。在這一價格基礎上,初步目標是2012年裝機500萬千瓦,2020年2000萬千瓦。
我國東部沿海地區光伏上網電價并不低,西部地區日照條件突出,“金太陽”、“陽光屋頂”等財政補貼政策也可以消化部分建設成本,國家將推動太陽能領域盡快實現用電側平價上網。
增加生物質能利用是農民增收的重要手段,2011年將全面推開“綠色能源縣”、“新能源示范城市”建設,并力爭在利用技術上有所突破。
水電仍將是我國新能源開發利用的主力軍。目標是2020年水電裝機容量達到全國能源總量的15%。
“十二五”期間,我國新能源利用面臨轉型,亟待改變思路。風電,規模應與技術并重。太陽能光伏發電,電池組件制造應與國內應用平衡。生物質能,技術應用需要與規模化、產業化相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