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法自然,萬物和諧!
古往今來,生態始終維系著華夏兒女的繁衍生息。
黨和國家領導人歷來高度重視生態建設,特別是進入新世紀,更加關注生態與民生的和諧關系。
1999年,以體現黨的執政興國新理念而啟動的國家重點生態工程——退耕還林工程,創造了世界生態史上的奇跡,資金投入最多、建設規模最大、政策性最強、工程范圍最廣、社會關注度最高,均超過蘇聯斯大林改造大自然計劃、美國羅斯福大草原林業工程和北非五國綠色壩工程等世界重大生態建設工程,引發全球熱議。
12年來,退耕還林工程遍及全國25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累計完成任務4.27億畝,惠及農民1.24億人,按照目前已完成的面積和投資標準計算,國家總投入將達4353億元。
生態安則國土安
“開一片片荒地脫一層層皮,下一場場大雨流一回回泥。”雖是民謠,但真實地反應了人類生產生活肆意開荒墾殖使豐腴的土地變得千瘡百孔的現象。
1998年,中國發生了震驚中外的特大洪災,追根溯源,水土流失是禍源,而坡地耕種是水土流失加劇、生態惡化的主要原因,一旦坡地失控,長江、黃河將永無寧日,國土安全岌岌可危。
我國水土流失面積達356萬平方公里,沙化土地面積達174萬平方公里,分別占國土面積的37%和18%,是世界上水土流失和荒漠化危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脆弱的生態環境已成為中華民族生存和發展的心腹之患。
1999年,黨中央、國務院果斷做出決策,實施退耕還林工程。
截至2010年年底,全國共完成退耕還林任務4.27億畝,占同期全國六大林業重點工程造林總面積的52%,相當于再造了一個東北、內蒙古國有林區,使占國土面積82%的工程區森林覆蓋率平均提高了3個多百分點。
據長江水文局監測,年均進入洞庭湖的泥沙量由2003年以前的1.67億噸減少到現在的0.38億噸,減少77%;我國沙化土地由上世紀末每年擴展3436平方公里轉變為每年減少1283平方公里,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首次實現沙化逆轉。
實踐證明,將陡坡耕地和嚴重沙化耕地退耕還林,減輕水土流失和風沙危害,是黨中央、國務院站在民族生存和發展的高度,著眼于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大局,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是我國順應世界綠色經濟發展的潮流,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歷史必然。
國土安則社會和
在中國社會的歷史長河中,農民一直過著“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日子,守著“種一坡,打一簸”的故土。雖然不愿意屈服于貧窮,但他們無力擺脫現實。
退耕還林工程的實施,使落后地區的中國農民突破了貧窮的現實,走向了現代文明。
在國家政策的扶持下,工程區1.24億退耕農民人均已獲得中央財政直接補助2000元,占退耕農民人均年純收入的10%。在西部省區的401個工程縣中,這一比例甚至高于20%。
在內蒙古、廣西、西藏、寧夏、新疆5個少數民族自治區,退耕還林被當地政府稱為“維穩”工程。多年來,退耕還林工程在民族地區實施1.2億畝,占全國總任務的1/4強。對于加強民族團結、維護邊疆穩定有著極其重要的戰略意義。
隨著工程的深入,各地土地利用結構得到了調整,農業生產環境得到了改善,工程區不僅形成了“養殖-沼氣-種植”的高效生態農業模式,糧食產量也得到了飛速增長。
據國家統計局統計,2006年全國糧食總產量比1998年減產148.2億公斤,6個非退耕還林省(市)減產205.9億公斤,而25個退耕還林省(區)卻增產57.7億公斤。
2007年11月,胡錦濤總書記考察內蒙古自治區伊金霍洛旗退耕還林工作時指出:“抓好退耕還林、退牧還草,對于恢復生態、改善民生有著重要作用,是一條符合科學發展觀要求的正確道路,要進一步完善政策、鞏固成果,堅持不懈地把這件利國利民的事情做好。”
退耕還林工程的大規模實施,是迄今為止我國最大的強農惠農項目,總投入相當于兩個半三峽工程、13條青藏鐵路,是對千百年來農村落后的生產生活方式的有力觸動和深刻反思,是中國文明發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社會和則民族興
進入20世紀,全球大氣驟變。自1994年以來,全球共召開14次氣候談判大會,以應對人類共同的危機。
人類應對氣候變暖的基本手段無外乎兩種,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和增加溫室氣體的吸收。增加溫室氣體吸收的主要手段是通過森林等植物的生物學特性,以實現固碳。
2009年12月,溫家寶總理在哥本哈根國際氣候變化大會上指出,中國是世界人工造林面積最大的國家,我國將持續大規模開展退耕還林和植樹造林,大力增加森林碳匯。
按我國人工林平均每畝蓄積量3.1立方米測算,退耕還林成林后,林分蓄積量將達13億立方米,能固定二氧化碳近10億噸,堪稱世界林業建設史上的巔峰。
2010年3月25日,聯合國糧農組織發布的2010年全球森林資源評估主要結果報告稱,在全世界森林面積和森林蓄積不斷減少的情況下,中國能一枝獨秀地保持“雙增長”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因為大規模實施了退耕還林工程。
同時,退耕還林在我國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中有著特殊的意義。2009年,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積極擴大國內需求特別是消費需求,增強內需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
退耕還林工程已投入的2675億元資金,極大地拉動了各地內需,為全國經濟振興和民族振興帶來了黃金機遇,為全球經濟復蘇注入了新鮮血液。
退耕還林工程的實施,是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理念的踐行,是保持國民經濟快速增長的重大舉措,是應對全球生態危機的基本方略,“一退一還”完成了墾殖史上的重大轉折,創造了中華民族發展史上的輝煌業績;“一退一還”贏得了江河安瀾五洲同春,實現了人與自然和諧統一。
12年退耕還林看啟示,黨和國家領導人高瞻遠矚、與時俱進,給我國農村帶來了一場廣泛而又深刻的變革,對我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12年退耕還林展未來,中國將在扭轉全球森林資源現狀,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過程中,科學發展,拼搏拓新,在國際舞臺上展現一個負責任大國的光輝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