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能源局副局長錢智民在“APEC低碳示范城鎮論壇”上表示,“十二五”期間,我國將積極建設低碳示范城鎮,構筑綠色低碳產業體系。預計到2015年,我國將建設100個新能源城市、200個綠色能源示范縣、1000個新能源示范區和1萬個新能源示范鎮。
據悉,即將出臺的“十二五”能源規劃已明確,到2015年全國一次能源消費總量將控制在41億噸標煤以內,目前各省區市之間正在進行指標分配。
業內專家分析指出,能源消費總量控制目標的確定將促使全國各省區“一盤棋”推進低碳節能。以形成“市、縣和鄉(鎮)”三層面低碳試點構架為依托,以新能源、建筑和交通節能為主領域,“十二五”期間我國的綠色低碳產業框架將逐漸發展成型。
財政補貼力度加大
我國在2010年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要努力建設以低碳排放為特征的產業體系和消費模式”。此后,國家對清潔能源發展的政策扶持力度持續加大,相繼啟動了13座低碳城市試點和綠色能源示范縣。
中國社科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中心主任梁本凡表示,隨著試點范圍擴大,我國將逐步培育出覆蓋“市、縣、鄉(鎮)”各個層面的綠色低碳產業體系,推動能源結構調整、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積極發展新能源,成為這一產業體系的標志性特征。
政策框架已然搭建,相應的財稅支持政策也逐步出臺。此前,國家能源局相關人士透露,國家將對100個綠色能源示范縣投入46億元的財政補貼。同時,來自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的消息稱,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將針對建筑節能這一低碳產業中的新興領域提出示范推廣政策,全國有40個城市被列入試點,每年推廣實施節能改造及新建綠色節能建筑面積達400萬平方米,每平方米將享受20元的政府補貼。
梁本凡認為,隨著能源消費總量目標在各省區市分配完畢,全國各省區市應將低碳節能作為城市規劃設計方案的重要參考,并以此推動相關產業發展。
錢智民指出,在城市規劃和建設中,要推進交通、建筑和照明節能,推廣太陽能光熱一體化建設,加強城市智能電網和分步式能源建設,提高城市能源利用率。
低碳建筑或先行
梁本凡表示,建筑行業在各行業中能耗占比較高,推進建筑節能已開始顯示出巨大市場潛力。我國目前的建筑能耗已占全社會終端能耗的45%左右,若建筑使用過程中的能耗能夠降低50%,對全社會終端能耗降低的貢獻將達到14%左右。
據業內人士介紹,在發達國家,低碳建筑能夠比普通建筑節省能耗80%以上。目前我國節能產業的產業價值為3000億-5000億元,預計到2020年,我國用于建筑節能項目的投資將至少達到1.5萬億元。
四季微熵副總經理周劍鋒表示,低碳建筑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導向,未來市場需求量很大,地方政府積極性很高。目前已有多個地方政府主動找企業洽談,希望在當地核心商務區進行區域性推廣,實現幾百幢樓同步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