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改革委應對氣候變化司司長蘇偉2月28日在北京說,我國高度重視應對氣候變化,把積極應對氣候變化作為推動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結構調整的一個重大戰略,也是一個重大的機遇,一系列應對氣候變化的措施和行動正在逐步落實。
蘇偉是在由發展改革委應對氣候變化司、世界資源研究所、卡特彼勒公司共同主辦的可持續及宜居城市項目中國啟動會上作上述表示的。
蘇偉說,中國正處在工業化城鎮化加快發展的特殊發展階段,面臨著經濟發展、改善民生、保護環境、應對氣候變化等多方面挑戰。綠色低碳發展是中國建設生態文明實現可持續發展的一個必然選擇,同時也是世界各國共同應對氣候變化挑戰、保護人類共同的地球家園的必由之路。
“中國政府高度重視應對氣候變化,把積極應對氣候變化作為推動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結構調整的一項重大戰略,也是一個重大的機遇,通過節能減排控制溫室氣體排放,來促進綠色低碳發展。”蘇偉說。
去年審議通過的“十二五”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綱要進一步明確,要把轉變發展方式,把應對氣候變化和推進綠色低碳發展作為“十二五”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的一個重要政策導向,并提出一系列具體目標,其中就包括,到2015年,要實現單位國民生產總值的能源強度降低16%、碳排放強度降17%。
據蘇偉透露,為順利達成這些目標,一系列的措施和行動正在付諸實施,其中,包括對各個地方的能源消費總量提出限制,對于提出的能源強度和碳強度目標分解到各個省和自治區、直轄市,并建立相應的統計監測考核體系,對落實情況進行考核,實施問責制。
在調整經濟結構方面,通過發展服務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來抑制高耗能、高排放行業的過快增長,加快淘汰落后產能工作,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新能源、清潔能源,優化能源結構。
此外,蘇偉表示,目前已啟動五省八市低碳發展試點工作,加快建設以低碳排放為特征的工業建筑交通體系,并計劃在取得一定經驗基礎上進一步擴大低碳發展試點的范圍,真正把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推向綠色低碳發展軌道。
蘇偉說,今后一段時間,中國仍然處在城鎮化快速發展階段,如何在這個過程中建設低碳的可持續宜居城市和城鎮,面臨著很多挑戰,需要探索,需要借鑒方方面面的經驗,特別是學習借鑒國際上一些好的經驗,好的做法。
可持續及宜居城市項目旨在推動可持續發展和宜居城市建設的項目研究,項目將與包括青島、成都在內的中國、印度和巴西的五個城市合作,展示如何利用“避免、轉移和改進”的戰略提高能源效率,抑制溫室氣體排放,以及改善水質、城市交通和土地使用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