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亞洲開發銀行和中國銀行聯合舉辦的“發展碳金融、實現可持續增長”論壇上,無論是國際機構官員還是與會的國內商業銀行高管都一致認為,大力發展“碳金融”市場將有助于加快中國向低碳經濟轉型。
“為了實現到2020年中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碳排放量降低40%至45%的承諾,中國在提高能源效率和可再生能源的投資方面居世界領先地位,其背后的融資需求也為金融服務創新帶來巨大商機。”亞洲開發銀行駐中國代表處首席代表保羅·海登斯在論壇上說。
來自此次論壇的數據顯示,自2005年《京都議定書》實施以來,全球碳金融市場規模保持了每年20%到30%幅度的高速增長,2011年達到960億歐元。
海登斯認為,目前亞洲中的發展中國家占世界與能源相關的二氧化碳排放總量的35%,比1990年的17%增加了一倍。而中國作為最大的能源消耗和溫室氣體排放國之一,必須改變以往資源密集型增長模式,加快技術創新,大力發展低碳經濟。
中國銀行戰略發展部助理總經理黨鵬君說,中國正處在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關鍵時期,新能源產業、節能設備制造、低碳技術研發等相關領域發展前景廣闊,融資需求巨大。商業銀行作為現代經濟的核心和樞紐,在低碳經濟發展過程中將擔當關鍵角色。
“所謂碳金融,形象地說就是通過金融活動促進經濟活動從高碳向低碳轉移。在中國,碳金融正從概念轉向行動。”黨鵬君告訴記者,國內銀行發展碳金融大有可為,除了信貸支持對象向低碳活動轉移,越來越多商業銀行不僅直接參與碳排放交易,還推出各種低碳類金融理財產品,有的還直接以股權形式投資碳交易所。
近年來,中國銀行積極推進綠色信貸,實施差別化信貸政策,助力環保產業發展,在綠色、低碳領域的信貸業務保持平穩增長。截至2011年底,中國銀行支持節能減排及綠色信貸余額為2494億元,比2010年末增加227億元,增幅為10%,涉及項目1902個,比2010年末增加166個,增幅為9.46%。
“在加快經濟結構調整的大背景下,近年來浙江企業對綠色信貸、能效貸款等低碳金融服務需求旺盛,也給地方商業銀行帶來金融創新的新機遇。”與會的杭州銀行副行長宋劍斌說。
除了企業轉型升級對綠色信貸需求日增,國內碳交易市場的發展也催生碳金融需求。
北京環境交易所總經理助理畢建忠告訴記者,未來中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發展潛力巨大,今年3月北京已正式啟動碳排放交易試點,為了滿足碳交易過程中的融資需求,北京已成立專門的綠色金融聯盟,并將在碳排放權交易結算業務、碳排放權質押、保理等多方面加強與銀行的合作。
據了解,全球碳金融市場發展的巨大潛力,亞洲開發銀行正在加大對成員國的支持力度。亞行數據顯示,從2008年開始,亞行已為清潔能源相關的二氧化碳排放投資了約70億美元,僅在2011年一年投資額就高達21億美元。
對于中國市場,海登斯透露,目前亞行已經與中國銀行、廈門國際銀行和杭州銀行結成戰略伙伴關系,通過技術援助、增加信貸等多種方式支持中國綠色金融創新。此外,亞行還參與了北京碳交易市場等國內主要碳交易市場的前期籌建工作,并致力于推動對中國中小銀行的綠色信貸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