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的題目分別是:地球氮素生物地球化學循環與生態文明和社會發展、對我國PM2.5及其與霧-霾天氣的聯系以及如何防治的思考、高山區氣候變化下的山地災害風險、極端天氣和氣候事件的變化、氣象災害防御與社會氣象意識。科學家們的演講立意深遠,講述內容新穎,形式活潑,并采取互動形式與現場聽眾、學者和網友進行友好交流。
參會的嘉賓和代表還有中國氣象學會秘書長翟盤茂、中國氣象局辦公室副主任洪蘭江、中國氣象學會處長張偉民、中國氣象局辦公室王亞偉處長,以及貴州省氣象局、全省九個地州氣象局主要領導和貴陽市各區縣政府部門領導140余人參加會議。
劉叢強認為,人類固氮促進了社會發展,大量活性氮改變了自然界的物質循環并造成多種生態與環境問題。陸地生態系統碳氮循環過程對大氣中溫室氣體濃度的變化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并與全球氣候變化相互影響,促進二者間的良性循環有助于人類社會的協調發展。
張小曳認為,霧-霾天氣-低能見度現象和氣溶膠以及云(霧)滴有關。在重視控制PM2.5等細粒子污染的同時,不應放松對>PM2.5組分的控制力度。及時制定適用于我國人群及健康的PM2.5空氣質量標準,并做好霧-霾的預報。 羅亞麗認為,由于人為影響,一些極端事件已經發生變化。氣象災害受到極端事件、暴露度和脆弱性各種因素的影響,其中包括自然氣候變率、人為氣候變化和社會經濟發展。在未來氣候變暖情景下,一些極端事件重現期將縮短。
崔鵬認為,地球氣候變暖是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而氣溫和降水變化會對山地災害產生直接影響。進一步認識氣候變化對山地災害的影響,采取正確的措施應對山地災害,減少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保障山區發展。
趙廣忠認為,氣象意識的培養對于災害的防御十分重要。樹立正確的氣象意識,充分理解各種氣象災害產生原因、發展規律,尋求有效減輕災害危害的方法和手段,主動應對氣象災害,提高防災減災能力。
生態文明貴陽會議的召開,讓貴陽在全球綠色發展的洪流中唱響了貴陽的聲音。加速發展、加快轉型、推動跨越,讓貴陽在后發趕超的征程上留下了綠色崛起的閃光足跡。
本次會議由生態文明貴陽會議組委會主辦,中國氣象學會協辦,貴陽市氣象局承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