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財政部協調亞洲開發銀行及相關各方,積極應對新冠疫情的嚴峻挑戰,加快開展亞行貸款項目磋商談判和簽約,全年共簽約12個項目,貸款總額20.85億美元,比上年增加近一成,約占2020年我國利用多雙邊貸款項目簽約總額的三分之一。“十三五”期間暨亞行《2016-2020中國國別伙伴戰略》執行期,累計簽約貸款額約92億美元,貸款項目圍繞服務國家重大戰略,持續支持綠色發展和機制創新,知識附加值高。主要特點:
實施污水近零排放科技創新試點工程。選擇有代表性的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以下簡稱國家高新區)開展技術綜合集成與示范,研發集成低成本、高性能工業廢水處理技術和裝備,打造污水資源化技術、工程與服務、管理、政策等協同發力的示范樣板。在長三角地區遴選電子信息、紡織印染、化工材料等國家高新區率先示范,到2025年建成若干國家高新區工業廢水近零排放科技創新試點工程。
“預計到2025年全國能源需求總量接近55億噸標準煤,單位GDP能耗下降16%左右。”2021年1月10日,北京理工大學能源與環境政策研究中心教授廖華在“能源經濟預測與展望研究報告發布會”上表示。
新的一年,新的氣象。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邁好第一步,促進工業經濟平穩運行,意義重大。我國明確提出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大力發展數字經濟。新的一年工業經濟發展態勢如何?產業鏈供應鏈怎樣補短板鍛長板?如何拓展5G深度應用?記者就上述問題對話工信部部長肖亞慶。
《辦法》明確指出溫室氣體重點排放單位以及符合國家有關交易規則的機構和個人是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交易主體,并將確保碳排放數據真實性和準確性的責任壓實到企業,力圖通過市場倒逼機制,鼓勵增加碳減排的投資,促進低碳技術的創新,形成經濟增長的新動能。
1月8日電 據國家發改委網站消息,近日,國家發改委辦公廳、科技部辦公廳聯合發布關于印發綠色產業示范基地名單的通知。通知稱,為搭建綠色發展促進平臺,不斷提高綠色產業發展水平,根據《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關于組織開展綠色產業示范基地建設的通知》(發改辦環資〔2020〕519號)要求,經省級發展改革委審核推薦、專家評審、網上公示等程序,確定了31家綠色產業示范基地。
“碳減排是過程,碳中和是目標。目前,全球氣候變化導致海平面升高、極端天氣頻發,農業生產和生物多樣性受到直接威脅,對人類影響日益深重。作為負責任的大國,中國一直積極參與全球氣候治理,碳達峰、碳中和也是我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中國礦業大學低碳能源研究院院長桑樹勛教授近日對記者表示,碳減排對我國能源發展有重大影響。
2021年,IBS在結合往屆論壇交流成果的基礎上,再度出發,以“新視角、新探索、新機遇”為主題,將匯集600+權威專家,政府領導,先進技術和設備提供商,設計院,業內專業高校及研究所負責人,通過專業的議題聚焦全球最熱點的話題以及從業者的行業痛點,共同探討生物質能源與有機固廢行業新的機遇和挑戰。于IBS20
2021年1月5日,廣東衛視《新聞聯播》、《南方日報》等多家媒體,從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和能源發展戰略的角度,再次對中國廣核集團(簡稱“中廣核”)陽江南鵬島海上風電項目進行了聚焦報道。自2020年12月18日實現73臺風機全容量投產運行以來,廣東陽江南鵬島40萬千瓦海上風電項目,持續被國內主流媒體關注。
2020年,是中國五礦集團有限公司實施重組的第5個年頭。從2015年與中國冶金科工集團有限公司實施戰略重組,到2016年被國務院國資委列為第二批國有資本投資公司試點,再到2017年完成公司制改制,由全民所有制企業變更為國有獨資公司……如今的中國五礦已經成為一家資產規模上萬億元、擁有全資及控股子企業上千家、職工20萬人、年營業收入超過6000億元的金屬礦產企業集團。
受自治區黨委常委會委托,我就《內蒙古自治區黨委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O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起草情況向全會作說明。
生態環境部日前公布《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辦法(試行)》,并印發配套的配額分配方案和重點排放單位名單。這意味著自今年元旦起,全國碳市場發電行業第一個履約周期正式啟動,2225家發電企業將分到碳排放配額。
《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辦法(試行)》已于2020年12月25日由生態環境部部務會議審議通過,現予公布,自2021年2月1日起施行。
1月4日,來自國網新疆電力有限公司的消息稱,截至1月3日,新疆電網總裝機容量突破1億千瓦,達到1.03億千瓦,規模位居西北第一。其中,火電裝機5858.6萬千瓦,水電裝機710.8萬千瓦,風電裝機2355.1萬千瓦,光伏裝機1205.9萬千瓦,其他裝機122萬千瓦。清潔能源裝機占比達到43.4%。
我國在聯合國大會上明確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在剛剛結束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被列為明年的重點任務之一。
中國節能新聞,節能,能源高效利用,節能新聞,節約能源,節約用電,用能效率,能效管理,節能設備,節能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