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23日上海市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次會議通過 2024年12月31日上海市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八次會議修訂)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了加快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提升航運資源全球配置能力,助力海洋強國、航運強國建設,根據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本市推進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工作,適用本條例。
第三條 本市貫徹落實國家戰略,共建輻射全球的航運樞紐,提升高端航運服務水平,深化智慧綠色航運合作發展,營造國際一流航運發展環境,建設全球領先的國際航運中心。
第四條 市人民政府加強對本市推進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工作的領導,建立工作協調機制,深化上海國際航運中心與上海國際經濟、貿易、金融、科技創新中心聯動發展。
區人民政府按照全市總體工作部署,做好本行政區域推進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相關工作。
第五條 市交通部門負責協調推進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工作,組織編制相關規劃,落實有關工作任務。
市發展改革、經濟信息化、商務(口岸)、教育、科技、公安、司法行政、財政、規劃資源、生態環境、水務(海洋)、文化旅游、應急、市場監管、數據、地方金融、氣象等部門加強協作配合,按照各自職責落實相關工作。
第六條 本市統籌航運發展和航運安全,加強航運安全保障和風險防范能力建設,構建與高水平開放相適應的安全監管體系,推動航運領域安全穩定發展。
第七條 本市設立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發展資金,納入財政預算,并發揮其他相關專項資金作用,為推進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提供資金支持。
第八條 相關區人民政府結合區位優勢和產業基礎,加強航運服務功能集聚區建設,發揮要素匯集和輻射帶動作用。
浦東新區、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及臨港新片區、上海虹橋國際中央商務區、上海東方樞紐國際商務合作區推進航運領域先行先試改革,實施更高水平制度型開放,提升上海國際航運中心能級。
第九條 航運相關行業協會應當加強行業自律和行業誠信建設,規范行業秩序,維護行業和會員的合法權益,增進與國內外相關航運組織之間的交流,促進航運業的公平競爭和有序發展。
第十條 本市與長江三角洲區域等有關省市建立合作機制,共同建設世界級港口群,共同推進民航協同發展,促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和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提升助力海洋強國、航運強國建設功能。
第十一條 本市加強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國際航運交流,通過舉辦交流活動、建立合作機制等方式,與相關國際組織、世界其他國際航運中心加強合作。
第十二條 本市加大航運文化培育力度,挖掘航運文化遺產內涵和時代特色,建設航運文化基地,促進航運與文化、休閑、旅游業融合,加強航運文化國內外交流與合作,提升上海航運文化的國際影響力。
第十三條 按照國家和本市有關規定,對在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給予表彰獎勵。
第二章 規劃和建設
第十四條 市人民政府根據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總體目標,圍繞樞紐門戶功能升級、輻射引領能力增強、科技創新驅動有力、資源配置能級提升,制定上海國際航運中心發展規劃,并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
上海國際航運中心發展規劃應當明確推進建設的戰略部署、發展目標、主要任務以及具體的工作措施和責任部門。
第十五條 市交通部門根據上海國際航運中心發展規劃和世界級航運樞紐建設要求,按照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等原則,負責組織港口、航道、道路、軌道交通等交通設施專項規劃的編制。
專項規劃應當符合生態環境分區管控以及岸線分類保護與利用要求,并依法納入相應的國土空間規劃。
第十六條 市規劃資源、水務(海洋)等部門和區人民政府在組織編制有關國土空間規劃時,應當統籌保障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用地和水域等資源需求。
市交通部門會同市發展改革部門科學統籌港口岸線資源,提升港口岸線集約、高效利用水平。
第十七條 本市按照上海國際航運中心發展規劃和相關專項規劃的要求,建設安全便捷、智慧綠色、經濟高效、支撐有力的世界一流港口和全方位門戶復合型國際航空樞紐。
市交通部門會同市發展改革、規劃資源、水務(海洋)等部門統籌推進港口和機場設施建設,優化設施布局,提升港口和機場的樞紐功能。
第十八條 市交通部門會同相關部門推進以??諛屑~港為核心的航道、道路和軌道交通等運輸網絡建設,構建高效、綠色、暢達的集疏運體系。
本市推動鐵路、公路、水路、航空等多式聯運發展,創新運輸組織模式,推進相關標準、規則銜接,加強系統對接、數據共享和人工智能等現代信息技術運用,提升綜合運輸效率。
本市支持港口、機場等企業加強與其他省市相關企業間的互動合作,完善聯運通道。
第三章 航運服務體系建設
第十九條 本市支持海運企業開辟覆蓋全球的海運航線,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智能化、綠色化、專業化船隊。
市交通、商務(口岸)部門應當提升以上海港為國際中轉港的外貿集裝箱沿海捎帶業務的便利度。
第二十條 本市發展郵輪經濟,建設郵輪設計制造總裝和物資配送基地,打造國際一流郵輪運營中心。
本市鼓勵拓展郵輪產業服務鏈條,提升郵輪岸上配送服務和碼頭綜合服務功能,優化公共交通配套,形成完善的郵輪物資供應體系和郵輪旅游服務體系。
鼓勵境內外郵輪公司在本市注冊設立地區總部、功能性機構,依法開展郵輪國際航線業務。
市文化旅游部門應當會同市交通、市場監管等部門制定與國際接軌的郵輪旅游服務規范。
第二十一條 本市發揮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制度創新優勢,為“中國洋山港”國際船舶登記提供便利服務。
第二十二條 本市支持主基地航空公司打造航空運輸超級承運人,鼓勵各類航空運輸企業差異化發展航空服務產品。
本市提升國際航空轉運功能,推動優化航權、時刻、空域等資源配置,提高航線網絡的通達性、銜接性和樞紐航班密度。
鼓勵航空運輸企業結合電子商務行業的發展特點,優化運力結構,加強與海外倉的物流服務網絡對接,提高服務跨境電商的能力。
第二十三條 市交通等部門推動港口經營人等港口服務企業增強服務韌性,推進運輸組織優化和服務模式創新,提升綜合服務能級。
本市推動機場管理機構和相關單位完善跨區域多機場體系運營模式,保障機場安全有序運營,優化進出港流程,提升運營效率和服務質量。
第二十四條 本市支持各類專業交易機構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開展船舶、航空器以及與航運相關的運價、數據、碳排放權和綠色燃料等交易業務,提升資源配置能力。
第二十五條 鼓勵各類金融機構為航運相關企業提供融資、結算、保險等金融服務,開發航運特色金融產品,提高航運金融服務的專業化和便利度。
鼓勵各類金融機構為航運相關企業提供跨境資金收付便利,為航運類跨國公司設立全球或者區域資金管理中心提供服務。
第二十六條 本市通過實施航運保險產品注冊制度,支持保險機構開發航運保險產品,拓展業務范圍,創新服務模式。
本市推進航運保險專營機構建設,依托上海國際再保險中心,推動航運保險與再保險協同發展,提高航運保險承保能力和全球服務水平。
鼓勵航運企業通過投保商業保險、船東互保、自保等方式,提高風險管理能力。
第二十七條 鼓勵仲裁機構、公證機構、商事調解組織、律師事務所提升法律服務能力,為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提供高質量法律服務。
本市推進仲裁機制創新,推動提升海事海商、航空航運、跨境物流等領域仲裁服務的專業化、國際化水平。
第二十八條 支持建立以本市為總部、全球主要航運企業及航運機構參加的國際航運組織。
鼓勵符合上海國際航運中心發展要求的航運相關企業、機構和國際組織落戶本市。
鼓勵航運相關企業、機構和組織參與國際航運規則制定。
第四章 航運科技創新
第二十九條 本市支持航運領域的基礎研究,圍繞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以及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領域,加強關鍵技術攻關,促進航運科技創新成果推廣應用,完善相關技術標準體系。
第三十條 市經濟信息化、科技等部門支持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研發設計、總裝配套、修理改裝技術創新和集聚發展,建設世界領先的現代化造船基地。
市經濟信息化、科技等部門支持民用航空器、航空發動機、機載設備等的研發、制造以及航空高端維修技術發展,促進世界級民用航空產業集群建設;支持適航審定和航空器運行評審能力建設,推動健全適航審定組織體系。
第三十一條 市交通、經濟信息化、科技、數據等部門推動航運數字化發展,推進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能等現代信息技術在航運領域的應用,加強信息對接和業務協同,促進航運貿易數據安全共享和融合應用,提升航運貿易便利化水平。
第三十二條 市交通、經濟信息化、科技、數據等部門推動航運智能化發展,提升航運基礎設施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推進智能化服務、智慧化運營和智能裝備創新應用,建設智慧港口、智慧航道、智慧機場。
第三十三條 市交通、發展改革、經濟信息化、科技等部門推動航運綠色化發展,鼓勵航運裝備升級,推進航運領域新能源、綠色燃料的示范應用和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加強生態環境保護,促進航運綠色低碳轉型。
市交通、發展改革、經濟信息化、科技、商務等部門推動完善綠色燃料加注設施布局,制定綠色燃料加注規范,優化服務流程,加強安全監管,形成技術領先、供應穩定、安全便捷的航運綠色燃料供應服務體系。
第三十四條 本市健全航運碳排放監測管理體系,完善航空、水運等行業的碳排放核算方法,建立碳排放統計監測、報告制度,優化航運企業參與碳排放權交易的機制和方法。
第五章 優化航運營商環境
第三十五條 本市在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中依法實行外商投資準入和市場準入負面清單管理制度。
各行業主管部門應當按照各自職責,落實外商投資準入和市場準入負面清單管理制度,提高政策透明度,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
第三十六條 市交通、商務(口岸)等部門配合海關、邊檢、海事、民航等部門優化監管措施,加強信息溝通,提高船舶進出港口、靠港補給、廢舊物資處置、船員換班和航班進出港、機組出入境、航空貨運通關等便利化水平。
本市在入境口岸設立綜合服務窗口,為入境人員提供貨幣兌換、移動支付、網絡通信、服務咨詢等方面的多語種、一站式服務。
第三十七條 本市完善航運人才的培養、引進、使用、激勵和評價機制,實施航運人才相關行動計劃,加強航運領域人才隊伍建設。
本市支持高等院校加強航運相關學科建設,強化產學研深度融合,推進復合型航運人才培養。
本市支持國際航運中心相關領域智庫建設,提高智庫決策咨詢能力和國際影響力。
第三十八條 市、區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應當按照公共信用信息相關管理規定,做好航運領域相關主體信用信息的歸集工作,推進信用分級分類監管,依法開展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
鼓勵第三方信用服務機構提供信用評價評級、信用管理咨詢等服務。第三方信用服務機構提供相關服務應當采取必要措施保護數據信息的安全。
第三十九條 本市聚焦國際航運中心建設的重點領域、關鍵環節,建立風險防范機制,落實航運相關企業安全生產責任,強化安全風險的識別、預警和處置。
本市加強航運領域突發事件應對,制定相關應急預案,建立部門間信息共享、協同監管和應急聯動機制,提升快速反應和應急處置能力。
市交通、發展改革、經濟信息化、商務、司法行政、數據、地方金融、氣象等部門應當為航運企業提供航運風險研判、糾紛解決等方面的指導和服務。
本市推動與長江流域其他港口城市建立區域一體化水上交通安全監管、應急救助和生態環境保護治理體系。
第六章 附 則
第四十條 本條例自2025年2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