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地處江蘇省如東縣豫東墾區堤外灘涂。規劃建設一座裝機容量400兆瓦、占地面積4300畝的海上光伏電站,配套新建一座220千伏岸基升壓站,安裝60兆瓦/120兆瓦時儲能站和一座制氫能力1500標方/小時、加氫能力500公斤/天的制氫加氫站。
“光氫儲一體化”項目,究竟如何“能”?其中的“綠”意又凸顯在哪?
灘涂上光伏波“波光粼粼”,由陸入海吞光吐氫,位于海岸的這一“光氫儲一體化”項目,其背后是江蘇如東縣政府、家能源集團國華能源投資有限公司、國家能源集團北京低碳清潔能源研究院以及江蘇中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四方戰略合作。
其中,聚焦打造全國沿海綠色光伏融合生態治理重要示范,這一海上光伏項目同步推進4300畝灘涂互花米草治理工程。
一方面,光伏板安裝完成后,具有遮陰效果,能有效阻礙互花米草進行光合作用,遏制這一外來入侵物種繁殖;另一方面,板下空間還可以開展海洋漁業養殖、種植適宜灘涂生長的植物,進一步助力沿海生態環境改善。
項目負責人介紹,未來該項目還將充分利用沿海灘涂資源,采用先進的光伏技術和智能控制系統,實現高效的能量轉換與儲存,并結合氫能生產環節,通過電解水制氫的方式,進一步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增強區域電網的調峰能力和供電穩定性,為地方經濟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說到這里,很多人可能表示對“氫能”依然陌生,我們來看專家的解讀——
作為實現國家“30·60碳達峰和碳中和”重要綠色能源發展方向,氫能被《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列為未來技術與創業創新重點領域。
在能源界人士看來,江蘇海岸這一項目把新能源和氫能有機結合在一起,通過“綠電”制“綠氫”,進而實現能源的靈活轉化、耦合發展。尤為凸顯“綠意”的是,“氫能”是在風電、光伏等綠電有盈余時,作為一種長時、有效的儲能。
相比傳統能源,氫能更綠色低碳,在化工、水泥、交通、鋼鐵等行業應用廣泛。“綠電”先變成“綠氫”,而“綠氫”直接供下游利用,也可再次轉化為電能,在能源界被公認是一種理想的“橋梁”能源。
可期待的是:全部項目未來建成投產后,年平均上網電量約達4.68億千瓦時,與同等容量燃煤電廠相比,每年可等效減排二氧化碳約30.94萬噸、二氧化硫約562.6噸、二氧化氮約1125.3噸,有效助力地方經濟綠色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