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占據未來長期、穩定、高收益的環節,現階段,無論是工商業儲能集成設備商、EMS企業、投資商、開發商以及第三方專業運營商,各方都在“爭奪”工商業儲能項目的運營權。
高工儲能觀察到,目前除了美克生能源、采日能源等較早布局工商業儲能運營的企業,奇點能源、融和元儲等一大批工商業儲能集成設備商也向下延伸至運營領域,形成設備+運營模式,BMS企業、EMS企業也逐漸從部件供應商向資產運營服務商轉型。
許多投資商雖然沒有自研自產設備,但開拓出了投資+運營的模式;還有部分企業是充放電站+光伏儲能形成光儲充一體化運營,以及工商業光伏儲能開發+運營模式、售電+光伏儲能運營模式等等。
此外,還有部分企業瞄準新能源資產運營的市場痛點和前景,以第三方新能源資產管理服務商的身份入局。
工商業儲能電站是虛擬電廠中重要的可調節資源。雖然虛擬電廠概念火熱,但目前國內虛擬電廠仍處于比較早期的發展階段,尚未形成成熟的商業模式。未來如何通過虛擬電廠實現可觀收益,大多數企業并沒有細致、可行的方案。
業內人士表示,現階段,業內普遍的做法是先“跑馬圈地”,盡量掌握更多的分布式可調節資源,也有助于拉高企業估值。
不過,目前國內大部分工商業儲能資產的收益率并不高,誰來運營才能實現更高的整體收益率?究竟是各方都對自身的運營能力“信心滿滿”,還是不愿將這塊“未來的蛋糕”拱手相讓?
用昇科能源創始人、CEO褚政宇博士的話來說,儲能是靠電價的波動賺錢,靠波動賺錢本質上就是量化交易。無論誰來運營,核心都在于AI和數字化。
EMC模式下設備商主導運營
隨著工商業儲能設備價格一降再降,工商業儲能設備的利潤率已被壓縮到極低,如果沒有大規模出貨量支撐,更加難以生存。為了促進設備銷售、增厚利潤,設備商往往會更加積極延伸到前期的開發項目和后期的運營環節。
工商業儲能主流的商業模式是合同能源管理(EMC)模式,由能源服務提供商(第三方能源投資商、儲能設備供應商等)投資購買儲能系統,并以能源服務的形式提供給用戶,雙方按約定比例分享儲能帶來的收益。
在EMC模式下,主要由設備廠商或投資運營商來負責運營該項目的運營。
目前,大多數工商業儲能設備企業推出了自己的運營平臺。高工儲能認為,工商業儲能設備商負責運營的優勢主要在于更了解設備本身,能夠更快速處理設備故障、升級改造等問題,也降低了通信協議、數據傳輸的壁壘。
運營工商業儲能未來能夠產生的更大價值在于負荷資產的聚合。不過,部分業內人士認為,如果工商業儲能企業要成為虛擬電廠聚合商并非易事。
一方面,設備商要獲得其他友商的項目運營權會異常困難,必須以自身龐大的出貨量或持有的資產規模為支撐;
另一方面,新能源資產運營服務與儲能設備銷售的技術和商業邏輯也有所差別,運營更多需要AI、大數據等軟件層面的技術積累,而諸多工商業儲能設備商都存在“重硬件、輕軟件”的情況。
除了設備商,能源投資商也是工商業儲能運營的一大主力。許多能源投資商以工商業儲能項目開發投資+運營業務為核心,由于技術和商業邏輯的差異,能源投資商多數選擇另設團隊或子公司來負責項目運營。
能源投資商負責運營的優勢主要在于了解不同的設備和產品,項目的盈利可能不僅來自工商業儲能,還包括光伏、充電樁、智慧樓宇等形成源網荷儲一體化運營。由于運營效果直接影響自身收益水平,投資商對軟件技術的投入不會“吝嗇”。
不過,能源投資商如果沒有較強的技術支撐,運營能力的不足將導致投資收益率大跌。同樣,能源投資商想要拿到非自身投資的項目運營權也極其困難。
第三方運營商“黑馬”顯現
近年來,儲能行業涌現出越來越多的第三方專業運營商。前不久,昇科能源推出AI新能源資產管理平臺“能界EnerX”以及行業首個提供“收益率保障”的儲能運營服務。
據了解,昇科能源EnerX目前接入的資產主要為工商業儲能,AI新能源資產管理服務分為兩種模式:一是托管模式,確保儲能場站充分運行,保證放電量,進而保證收益;
二是租賃模式,在服務期內,客戶把將儲能電站租賃給昇科能源,通過商定固定租金及預付的方式,對客戶的投資收益率作出有效保障。
高工儲能在《工商儲投資遇冷背后:收益打折、設備不穩定等問題暴露》一文中曾分析,工商業儲能項目可能因負荷曲線不匹配、設備穩定性不足等因素導致收益率不達預期。
昇科能源提供的“收益率保障”意味著,在托管模式或者租賃模式下,只要與客戶簽署了協議,即使發生負荷不達標、設備頻繁故障停運等任何問題,昇科能源依舊能夠給客戶兜底收益。
但昇科能源也并非“盲目兜底”,在提供“收益率保障”之前,會根據項目近一年的實際運行數據、業主資質情況等信息測算出收益提升的空間,并給出能夠保障的收益率基線。
褚政宇博士向高工儲能表示,“這有點類似保險的邏輯,保障收益率才能讓用戶真正感受到為效果而付費,否則就會把運營服務當成一個成本項。”
高工儲能認為,這種商業模式的創新能夠一定程度上打破業主和投資方對“收益率”的擔憂,不過,保障收益率的基線能否讓業主和投資方滿意,也是這個商業模式需要考量的重要因素。
從各方對運營權的爭奪情況來看,未來持有負荷基本盤的、業務更具綜合性的企業有較大希望成為頭部虛擬電廠聚合商。而昇科能源等第三方專業運營商能否拿到更多的項目運營權,關鍵在于其運營能力的高低。
現階段,第三方專業運營商仍處于起步階段,單純依靠工商業儲能運營能夠獲得的收入較小。
因此,目前許多規模較大的運營企業,其運營的大多數是自持或股東持有的資產,甚至也是儲能系統集成商,只有小部分運營的是其他第三方的資產,例如新巨能、美克生能源等企業。
“儲能是靠電價的波動賺錢,靠波動賺錢本質上就是量化交易。無論誰來運營,核心都在于AI和數字化。”褚政宇博士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