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哥本哈根的高調與失敗相比,今年的坎昆會議將在低調和務實的氛圍中舉行。盡管10月初的天津會議之后,人們似乎多了一些期許,但“務實和現實”仍是各國談判專家對坎昆的描述。
吸取高調教訓,低調迎接坎昆
10月19日以“從哥本哈根到坎昆:新挑戰、新選擇、新機遇”為主題的社科院國際論壇上,這兩個詞使用頻率極高。巴西駐華大使胡格內表示,這次坎昆會議將會是一次“務實和現實”的會議,而中國氣候談判代表團高級顧問、社科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所長潘家華教授進一步強調對坎昆會議的“現實期許”。吸取了歌本哈根會議高期許高烈度的教訓,坎昆會議將更加低調務實。
胡格內大使在談及對坎昆會議的期許時提到,“對于年底的坎昆會議,我們應該盡快就短期融資問題達成一致,以使發達國家盡快履行其在哥本哈根會議上的承諾,為發展中國家提供300億美元的減排和適應資金;同時我們也應該在REDD方面達成協議;最后,我們也應該在支持發展中國家適應的技術轉移機制方面達成某種協議。除了這些切實的效果,我們還應該在坎昆會議上就一些程序性決策以鞏固現在的成果,為2011年的南非會議打基礎。”
胡格內大使表示的三點期待是本月初天津聯合國氣候談判會議上達成的一些初步共識。天津會議上氣候談判的專業人士也紛紛表示,切實有效的、具有法律約束力的條約只能期許2011年南非會議中有所突破。胡格內大使的發言再次驗證了這種觀點。
中拉合作,共同應對挑戰
在氣候談判問題上,拉美國家和中國同屬發展中國家立場相近,在應對氣候變暖上也面臨著類似的挑戰。因此,“合作”也是此次會議的另一個高頻詞。潘家華表示,中拉在技術和資金方面的合作是提升中國和拉美經濟發展的一個新契機。
社科院拉美問題專家吳國平教授表示,拉美國家在當前氣候變化的情況下面臨的主要挑戰主要在農業、制造業和能源行業,要保持拉美國家的經濟獨立于世界經濟的波動,拉美的發展最好的選擇就是綠色機制,在能源領域要實現低碳化、脫碳化和效率化,推動新一輪的結構改革。
中國也同樣面臨著結構調整和發展新能源的新機遇與新挑戰,雙方在發展階段和發展機遇上合作前景廣闊。
在當前的氣候談判中,中國與以巴西為首的拉美國家在聯合國框架內保持了廣泛合作,胡格內對中巴兩國在氣候談判框架內的合作表示贊許,“不僅在基礎四國和G77+中國兩國大多邊機制中積極協調立場,而且兩國之間有著良好的雙邊交流平臺,包括兩國的《聯合行動計劃》、戰略對話等,兩國在提高能源效率和清潔能源方面有著良好的合作機制。”
同時在應對氣候變暖,開發新能源方面,雙方在科技轉讓、資金合作方面有著巨大的合作需求。來自中國科技部的一位專家表示,在氣候問題上,“不能放棄技術轉讓、要與資金、減排、適應等問題一攬子解決;發展中國家要防范關稅壁壘,繼續發展與發展中國家的技術開發與合作。”
尤其是新能源方面,拉美國家有著豐富的水電資源,有著巨大的投資需求。美洲協會主席JeffreyDavidow引用聯合國的數據顯示,2007-2030年間,拉美電力部門的投資總需求為7190億美元,對正在走出去的中國企業提供了機遇。而中巴在生物能源等方面的資金技術合作早已在進行當中。
此次與會并發表主題發言的還有安第斯集團執行副主席路易斯·恩里克·貝里斯貝蒂亞先生,他表達了拉美國家與中國進行資金合作,共同促進拉美新能源開發的愿望。